|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把中国人赶回国!"这则谣言被日本警方数据辟谣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日本(专题)每五起刑事犯罪就有三起是中国人干的。你认为中国人应该被赶回国吗?”上月日本男童在华遇袭事件发生后,这则恶意造谣的帖文在X平台上传播开来,浏览量近70万。而实际上,日本警方近十年数据显示,无论案件或涉案人数,中国人占比都未超过1.4% 。


对于此种造谣传谣的现象,香港(专题)英文媒体《南华早报》10月5日发文指出,社交媒体在日益兴起的同时,本身其实也成了滋生极端主义情绪的温床。有分析人士强调,如此多的用户分享虚假信息“令人深感担忧”,社交媒体是现代社会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他们往往容易看到与自己相同的观点,缺乏对不同立场者的同理心,这种情况在美国大选、俄乌冲突宣传中同样存在。分析人士表示,对不同立场者的仇恨无疑是可怕的,但极端情绪终归无法代表大多数人的立场,




2023年8月,日本浅草寺附近的商铺和游客。共同社

《南华早报》开头提到的这则贴文,是一位名叫“MR.486”的X平台账户在9月21日发表的,也就是日本男童在深圳遇袭事件发生三天后。这条中文信息很快吸引了超过69.7万的浏览量、4406个“赞”,并被转发了701次。

显然,帖文中的信息完全是假的。

文章援引日本警察厅统计数据指出,2023年中国人在日本犯刑案数仅占总数的1.12%,涉案人数占1.14%。近十年数据则显示,无论案件或涉案人数,中国人的占比都未超过1.4% 。因此“MR.486”所谓中国籍嫌犯占日本刑事案件五分之三的说法并不正确。

接受《南华早报》旗下“本周亚洲”采访的媒体和政治界分析人士表示,如此多的社交媒体用户喜欢或分享虚假信息“令人深感担忧”,这反映了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缺乏信任,民族主义情绪升级加剧了这种情况。


对于日本男童遇袭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已强调,这是一起个案。类似案件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中方对发生这样的不幸事件表示遗憾和痛心。

当地时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专题)应约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时强调,中方将依法调查处理深圳日本学生遇袭这起个案,也将一如既往依法保障所有在华外国公民的安全,日方应当冷静理性看待,避免政治化和扩大化。

《南华早报》分析,中日关系不佳并非新鲜事,但社交媒体显然加剧并放大了极端的指责。


“社交媒体是现代社会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比如不同国家的人们如何看待彼此”。日本中央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辻泉(Izumi Tsuji)表示,“双方都可能对‘另一方’的人缺乏同理心。我们所说的就是‘网络洪爆’或‘过滤气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往往容易看到与他们相同的观点,这使得人们更容易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当这些立场得到强化时,往往会导致对不认同这些信仰的人缺乏同情。”他补充道,当平台允许隐藏个人身份时,负面情绪会变得更容易传播。

日本国士馆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雅科夫·津伯格(Yakov Zinberg)也指出,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人们很难就某个特定话题发泄愤怒,给媒体致信往往是唯一的渠道,可即便报纸发表了这些信,也很少引发广泛的愤怒。

“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非常具有破坏性。”津伯格指出,上月日本籍男童深圳遇袭去世事件加剧了中日的极端主义情绪。“我们在美国大选中看到了这一点,在围绕俄罗斯乌克兰战争的宣传中看到了它,我在自己对反犹太主义的研究中也看到了它。”。

“对不同立场者的仇恨是可怕的。”津伯格说。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7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