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電動車: 李強為"產能過剩"辯護 稱中國電動車和鋰電池....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總理李強星期二反駁了美歐關於中國產能過剩的指控。他辯解說,中國生產的產品,首先保障了國內需求,同時豐富了國際市場的供應,緩解世界通脹壓力。美國歐盟關切中國企業受益於不公平補貼,使廉價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充斥市場。https://t.co/FKW29cHzNS—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June 25, 2024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星期二(6月25日)反駁美歐關於中國“產能過剩”的指控。他辯解說,中國生產的這些產品,首先保障了國內需求,同時豐富了國際市場的供應,緩解世界通脹壓力。

李強是星期二在大連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講這番話的。他說,中國的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根植於中國自身“獨特的比較優勢”,包括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配套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源等。


他還說,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接受度比較高,也為企業創新和產品的迭代搭建寬廣平台。

李強表示:“中國生產先進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等,同時也豐富了國際市場的供應,緩解了世界通脹壓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中國的積極的貢獻。”

李強還提到,中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他“有信心(中國)將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本月早些時候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的工業產出增長低於預期,房地產業的下滑沒有減緩跡象,除零售業受節日消費刺激超過預期外,數據多數悲觀。

今年4月以來,美國官員已多次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可能造成的影響發出警告。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4月初訪問中國,首要任務就是說服中國限制電動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的過剩產能,因為這威脅到美國和其他國家在這些領域的公司。


耶倫4月底參加“全球年度峰會”時表示,在應對中國的過剩工業產能問題上,拜登政府沒有把任何選項排除在外。當時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對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做法提出關切。

拜登政府5月份公布了對中國電動汽車、計算機芯片、太陽能面板、電池、關鍵礦產和醫療產品等戰略產業的產品加征新關稅的決定。

盡管不盡認同美國征稅的做法,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曾警告北京,稱中國提供的大量制造業補貼可能會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七國集團(G7)6月份通過意大利普利亞峰會公報對中國的非市場政策與做法表達了共同的擔憂。歐盟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關稅,將於7月4日生效,稅率最高達38.1%。

中國一直否認關於產能過剩或中國企業受益於不公平補貼的指控,並呼吁歐盟取消臨時性關稅。但北京方面也表示,如果歐盟委員會不讓步,它已經准備好了報復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歐美關切,中國非但沒有抑制對制造業的投資,反而在加倍努力,以響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口號。這些產業包括電動汽車、商業航天和生命科學等尖端技術。

美國歐盟關切中國企業受益於不公平補貼,使廉價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充斥市場。

(此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道。)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