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五大車企全部淪陷,日系車為何瘋狂造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工匠”變“躬匠”。


日本(专题)車壇地震,五大車企被曝集體造假。

6月3日,日本國土交通省在官網發表聲明稱,鑒於之前大發工業公司違規操作等情況,國交省對 85 家車企在量產認證申請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操作進行調查。


結果顯示:豐田、馬自達、雅馬哈發動機、本田、鈴木五大車企38種車型存在認證欺詐問題,不正當行為主要分6種,分別存在於安全氣囊、碰撞試驗、發動機輸出試驗等方面。

豐田共7款車型的認證試驗中發現不當行為,問題車型包括三款量產車型的行人和乘員保護測試數據不充分,以及四款停產車型的碰撞測試方法錯誤。

馬自達在目前生產的2種車型中發現了發動機控制軟件的改寫行為,已經停產的3種車型中則發現了碰撞試驗車輛的非法數據。

雅馬哈在現行生產的車型中發現問題,該公司在不適當的條件下對產品進行噪音試驗,過去生產的兩款車型,也在警示音試驗的數據上存在虛假記錄。

造假消息曝出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在記者會上痛批:“他們(造假者)嚴重損害了日本汽車產業的信譽。”

國交省要求暫停涉事車型的生產和出貨,並依法對上述 5 家問題車企開展進一步調查,最快將於4日開始對豐田的調查,而後依次調查其他四家問題企業。

01 日本制造,造假成風

日本汽車廠商的造假只是冰山一角。

事實上,從整車制造到原材料供應,再到零部件生產,整個汽車產業鏈普遍存在數據偽造問題,偽造現象在日本汽車行業已成風氣。

2016年,三菱承認在進行燃料效率測試時作弊,導致公布的油耗數據低於實際情況,這是對消費者的公然欺詐。


2017年,斯巴魯和日產也因偽造行為而受到調查,斯巴魯在尾氣排放測試中作弊,並讓無資質人員進行車輛出廠檢測。這種行為在斯巴魯已成常態,持續了三十年。

2023年12月,隸屬於豐田集團的大發汽車因碰撞測試數據篡改被曝光,違規操作高達174項,涉及64款車型,導致超過100萬輛汽車被迫召回。

整車企業尚且如此,原材料和零部件公司的造假就更為瘋狂了。以全球第二大安全氣囊供應商日本的高田公司為例,該公司在2015年爆出重大安全氣囊偽造丑聞。

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一位美國18歲少女駕駛的本田雅閣在發生車禍時,安全氣囊釋放出的金屬碎片切斷了她的頸動脈,導致她失血過多而死亡。

本應為生命保駕護航的安全氣囊,竟成了致命武器。


起初,這起事件並未引起廣泛關注,高田公司也試圖隱藏真相。然而,到了2015年,全球因高田安全氣囊問題而喪生的人數已達到至少23人,美國交通安全局因此介入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高田安全氣囊中使用的爆炸性化學物質硝酸銨極易變質並發生爆炸,使得氣囊釋放時的金屬外殼炸裂,導致金屬碎片飛濺。

更為震驚的是,早在2000年,高田公司的測試中就已發現硝酸銨的爆炸風險,但公司選擇對測試結果進行偽造。與大多數使用硝酸胍作為推進劑的安全氣囊不同,高田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價但不穩定的硝酸銨。

美國交通安全局的施壓下,高田公司承認偽造事實,由此也引發了全球大范圍汽車召回事件,2015年僅在中國就有超過500萬輛汽車被召回,給廣大消費者造成了巨大損失。高田公司因無法承受巨額債務而宣告破產,最終被均勝電工收購。

然而,收購後的調查中,均勝電工驚訝地發現,在高田的日本菲律賓工廠中,連安全帶和兒童座椅的數據也存在偽造現象。

到2017年,日本汽車行業的原材料供應鏈爆出了大規模的偽造事件,神戶制鋼首當其沖,其生產的鋁和銅制品在強度和尺寸上的數據被發現有篡改現象,這種情況起始於2000年左右。

同年,三菱綜合材料因在電線、銅、鋁制品等產品上造假被曝光,東麗集團也因輪胎測試數據造假而被揭露,涉及的車企幾乎覆蓋了整個日本汽車行業。

2020年,日本電裝公司因所生產的燃油泵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而爆出"熄火門"事件,影響了包括豐田、雷克薩斯、馬自達、三菱、本田、斯巴魯在內的多家日本車企,當年共召回了479萬輛汽車,其中僅中國就召回了120多萬輛。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7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