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幹親養老"爆火:年輕人找靠山,老年人買陪伴

最近,“認幹媽,為你養老送終”之類的帖子在社交平台頻繁刷屏。
顛覆傳統認知的背後,是老齡化社會下的情感供需錯配。獨居老人(無子女、丁克或空巢)精神孤獨渴望陪伴,而年輕人則因房價、職場壓力、異地漂泊等因素渴望情感支持與資源互助。
雙方各取所需,在虛擬與現實之間,試探著一種非血緣的“擬親緣關系”。
這種關系既像一場跨越年齡的抱團取暖,又像一場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換。
有人認為這是互聯網時代催生的新型養老模式,為老齡化社會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也有人擔憂這將成為不法分子精心設計的溫柔陷阱,讓本就脆弱的老年群體面臨更大風險。
在這看似溫情的代際互動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社會現實?當傳統家庭結構逐漸瓦解,這種“擬親緣關系”能否真正填補情感空缺?

“孤兒,找一個膝下無子的老人,給你養老送終”
“從小缺愛,想認幹爸幹媽和哥哥”
“認幹媽,可以去你的城市生活”
“90後,想認幹媽,可以陪您聊天、散步,將來為您養老,希望我們能成為家人。”
……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在各大社交平台類似的帖子悄然增多。發帖者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他們“認幹親”的理由很明確:有的本身就是孤兒,從未體會過父愛、母愛;有的因原生家庭破碎,父母離異或長期冷漠,渴望被關心;還有的則是出於現實考量,想找個有經濟能力的“幹爹幹媽”分擔生活壓力,“不想承擔房租水電”。

幾乎所有這樣主題的帖子,都能收到不少點贊和評論。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