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隨遷兒童在校率:一個漂亮數據的背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每年國家統計局的《農民工監測數據》都會公布農民工“隨遷兒童入園率和在校率”的數據,幾乎都接近百分之百。例如,2024年,“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為94.5%、義務教育年齡段隨遷兒童的在校率為99.8%”。

但是,如果你對中國流動人口和留守兒童現狀有基本了解,就知道,這些漂亮數字,毫無意義,甚至有點“掩耳盜鈴”。

為什麼這麼說?所謂“隨遷兒童”,意思就是跟著父母在外地生活的孩子。他們跟著父母,前提一定是能在那裡上學。只要有能力把孩子帶在身邊,家長當然會確保孩子有學上。如果打聽到新城市入學要求高、入園難、擇校貴、證件麻煩,在現實中很多家庭幹脆不會帶孩子一起出來打工,而是留在農村老家,成為留守兒童


所以,現實是,好多還在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因為沒有在父母工作地上學的機會,被迫留守。失去了成為“隨遷兒童”的機會,他們自然就不會進入這項“入學率接近100%”的統計。也就是說,這個數字本質上篩掉了最難、最弱勢的“留守兒童”,最後只統計那些本來就有條件入學的幸運孩子,再怎麼高也沒有實際參考意義。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2020年,全國還有超過6600萬的留守兒童(詳見上圖)。

多數城市公辦學位有限、入學門檻高,如果沒有本地戶口,就只能走積分入學和積分入戶。但這些積分往往對學歷高,購買社保的群體更有利。以蘇州為例,父母如果是高中學歷,可以加20分,而研究生以上學歷可以加200分。東莞的積分入學可能是最寬松的,對學歷沒有要求,但是積分是基於社保繳納時間的,很多靈活就業的群體,沒有買社保,當然也就積分入學的條件。而且很多地方,即使拿到積分入學的條件,具體的學校是隨機分配的,導致很多孩子要在離家很遠的學校上學,雖然都在一個城市,但如果通勤距離太遠,對於學生和家長都是很大的挑戰。


所以,這導致目前我國還有6千萬左右的留守兒童,其中4千多萬都在農村。他們因為沒有條件在“流入地”入學、最終只能留在農村老家。只有那些能“順利辦下入學的”,才統計進了官方口徑裡的“隨遷兒童”。而那些最需要幫扶、最值得關注的,本該被看見的數據,卻被巧妙地排除在外。

所以這樣的“在校率”“入學率”,表面光鮮,實則並未反映政策下的障礙,也沒有反映農民工子女的實際受教育狀況和社會分層。比如,同樣是“義務教育階段”,農村老家公立學校免費入學門檻較低,但大城市即便“義務教育”,外來工子女要列隊辦各種材料,往往還只能進去民辦、“過渡班”或者三無小學校園;大部分公辦幼兒園只收本地戶籍,有的還收取高額贊助費。這才是現實。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