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18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它就像一个机器人在大脑和肌肉中漫游,全程无创,对人体无害。”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严威说。北京时间9月17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东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面向动态生物电子学的可移动长期植入软纤维》(A movable long-term implantable soft microfibre for dynamic bioelectronics)。
该成果或为脑机接口领域带来突破。
《自然》(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面向动态生物电子学的可移动长期植入软纤维》(A movable long-term implantable soft microfibre for dynamic bioelectronics)。 本文图片均为 东华大学 供图
项目战略指导专家、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院士介绍,该研究提出了“活性”纤维神经的概念,并创制了一种仿地球蠕虫结构的、与生物组织力学高度匹配的、可拉伸和可移动的在体神经接口纤维平台。该平台成功实现了神经接口在大脑与肌肉系统的可控导航,以及动态实时、长时域(肌肉内13个月)的神经电信号和生物力学信号监测。
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严威表示,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神经电子学从静态植入向动态交互、从刚性器件向主动智能纤维系统的范式转变,为未来脑-机接口、可穿戴诊疗系统和慢病神经调控开辟了全新路径。
“在大脑和肌肉中漫游,全程无创”
在大自然中,蚯蚓凭借独特的“体节”结构(metamerism),实现了高度分布式的感知与运动控制能力。每一节体段中都布有离散的感知与神经单元,能够精准地感知外界刺激并灵活响应,展现出在复杂环境中自由穿行的非凡适应性。正是从这一自然设计中汲取灵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刘志远研究员联合严威研究员团队提出了NeuroWorm——一种仿蠕虫结构的动态、柔软、可拉伸的纤维神经接口。
传统的神经接口设备,更像“固定哨所”。例如,治疗帕金森病的电极,植入后便“钉”在大脑某一区域,若要监测其他部位,只能再次开刀、插入新的电极。科研团队在早期研究中也面临类似困境:特征尺寸40纳米的金属玻璃纤维虽能植入大脑,但一根纤维最多只能装载4个传感器,且质地偏硬,植入后身体会像排斥“外来入侵者”一样产生排异反应。而“神经蚯蚓”则大幅度打破了这些限制。-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科学家研发出下一代芯片 读取和记忆不再分离
- 科学家研究钻石如何被岩浆带到地表
- 多项指标不良 她仍健康活到117岁 科学家惊讶
- 不再是猜测 科学家首度拍下"摇尾巴"黑洞对
- 蒋孝章有多美?在蒋介石寿宴上的留影 一眼难忘
- 14岁女生与家人争吵从18楼跳下身亡,父母起诉物业
-
- 最适合享用感恩节大餐的7家餐厅
- 温哥华汇款/外币兑换 汇率最优安全
- "活到老干到老"的日本人,50岁之后重新做打工人
- 突发!温哥华议会批准0%房产税上调
- 惨!BC民众40%不去餐馆 10%正挨饿
- 大统华一周特价10月10日-10月16日
-
- 懵!没有司机的大卡车驶入加国街头
- 中国"铁哥们"献计美国 给中国敲响3记警钟
- 点不起外卖....中国百万年薪夫妻后悔移民日本
- 掌握"电动车行业圣杯"!丰田宣布重大进展
- 新法首例,加拿大"中国间谍"案开审
- 网曝中共烟草局职工退休金,惊掉网民下巴
-
- 赖清德:台湾未被击倒 经济成长率超越中国
- 中国游客倒"2公升沐浴乳"进浴池 引发众怒
- ICBC:预约取消和办公室关闭将增多
- 全智贤辱华新剧扑了,创下迪士尼历代最低用户数,赔了夫人又折兵
- 温哥华汇款/外币兑换 汇率最优安全
- 《守护者们》35集大结局:冼碧云牺牲,罗瀚殒命,顾仰山潜伏一生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