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1 | 來源: 文學城編譯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一名活動人士開始利用人工智能來識別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在行動中佩戴面具的特工——這種技術的使用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監控的新一輪政治擔憂。
總部位於荷蘭的移民活動人士多米尼克·斯金納(Dominick Skinner)和一群志願者已公開識別出至少 20 名在逮捕過程中佩戴面具(口罩)的 ICE 官員。他告訴POLITICO,他的同事們“只要有 35% 以上的面部可見,就能利用 AI 還原出面孔”。
這個由人工智能驅動的項目,為圍繞 ICE 戴面具行動和政府監控工具的辯論引發爭議,尤其是在移民執法日益普遍和強硬的背景下。
ICE 表示,其特工必須戴面具,以避免因履行職責而受到不公正騷擾。批評人士則認為,戴面具的特工已成為政府不受約束強權的象征。戴面具與“揭面”的對抗運動,已經在國會山引發了一連串法案交鋒。
參議員詹姆斯·蘭克福德(James Lankford,俄克拉荷馬州共和黨人),現任參議院國土安全邊境管理與聯邦勞動力小組委員會主席表示:“ICE 特工不應該被活動人士用 AI 在網上獵捕。”
一些民主黨人雖然擔心特工佩戴面具(口罩)問題,並推動立法讓執法人員更容易被辨認,但他們同時也對“私刑式”的技術揭露行動感到不安。
參議員加裡·彼得斯(Gary Peters,密歇根州民主黨人)共同發起了一項名為《VISIBLE 法案》的法案,要求 ICE 官員必須清晰表明身份。他的一名助手告訴《政客》:“彼得斯參議員對人臉識別工具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隱私影響非常擔憂,不論是執法部門使用,還是外部團體用來識別特工。”
斯金納的 AI“揭面”項目是一個更大規模網絡行動的一部分——ICE 名單(ICE List),該名單已經公開了 100 多名 ICE 雇員的姓名,從一線特工到辦公室官員都有。這是多個反 ICE 行動之一,引起了媒體和國土安全部的關注。
ICE 並未評論斯金納識別的准確性。但 ICE 發言人塔尼婭·羅曼(Tanya Rom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面具是“為了安全,而不是秘密”,而這些公開名單正在威脅特工生命。
羅曼說:“這些被誤導的活動人士和其他類似的人,正是 ICE 英勇男女特工最初選擇戴面具的原因,也是他們及其家人越來越成為襲擊目標的原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老道和超美女生大尺度自拍+濃情蜜意曝光
- 秦海璐缺席《生萬物》慶功宴,導演卻將其名字寫成海陸,真相曝光
- 本拿比這兒警力雲集 傳出多聲槍響
- 深受喜愛麻辣火鍋店在列治文開店
-
- 楊采鈺被質疑與高富帥沒有領證,她曾曬豪宅...
- 大溫這兒突發野火 市府令就地避難
- 事故多 但BC省建築安全狀況在改善
- 劉燁減重20斤後海邊度假,14歲兒子帥氣十足
- 中國第一位情色女作家,28歲跳海自殺
- 溫哥華地產經紀 經驗豐富誠信可靠
-
- 一家人加國生活15年後將被迫離開
- 媒體:為什麼要讓我們下一代牢記"十四年抗戰"?
- 一線城市的緊日子來了,發生了什麼?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普京痛批日本恢復軍國主義 強調中俄"合作抗日"
- 北京93大閱兵--"納粹"美學的展台
-
- 普京:俄羅斯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
- 火爆交鋒!解放軍被回嗆:一輩子跪著做奴隸
- 德政黨領導人:烏"深度參與"北溪爆炸案應作解釋
- 中共組織部長兒子赴美被拒絕入境 引出大瓜!
- 普京"帶半個政府"訪華! 聲勢浩大劍指西方
- 致敬!112位抗戰老兵獲頒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章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