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7 | 來源: 陳靜/看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潤”日本 國內環境變化是催化劑
政治氣氛趨緊:言論空間收縮、教育政策變動、對個體自由的限制讓一些人產生“安全焦慮”;經濟下行與內卷加劇:房價高企、就業困難、民營企業壓力大,尤其年輕人面臨“考不完的試”和“卷不動的生活”;社會流動瓶頸:中產階層難以上升,教育競爭激烈,不少父母為了子女的未來選擇出走。
這些讓人產生一種“留在中國很難有希望,出去至少能喘口氣”的心態。
日本的吸引力:理性與感性並存
距離近,文化熟悉:對中國人來說,日本相比歐美語言和文化障礙更低,從飲食到生活方式較易適應;治安好,社會穩定:法律制度健全,社會秩序良好,個人自由程度比中國更大;教育體系規范:日本的小學至大學教育透明、公平,尤其受到中產家庭青睞;簽證與永住路徑清晰:留學、工作、結婚、投資等都有可行途徑,五年十年可取得永住;醫療與養老保障好:對中老年人尤其有吸引力,養老負擔比中國一線城市輕。
“潤日”是否真的是理性選擇?
這要分人來看。可以從三種人群來分析:
高素質技術人才/中產家庭:這些人具備語言、學歷、資源、社會適應力;能快速進入日本社會,享受教育與職業環境;這類人“潤”的成功率較高,也最理性。
靠低門檻項目出走的群體(如技能實習、假結婚、黑工):雖短期內達到“離開中國”的目的;但在日本難以獲得尊重與長期穩定身份;
常陷入勞動壓榨、孤立、違法邊緣,最終失望。
被輿論情緒影響的跟風者:缺乏語言、無明確規劃,只是“潤”為了逃;很容易遭遇文化沖擊、職業瓶頸、心理壓力;最終既不適應當地,也難以回頭。
看到的是希望 還是過度美化的想像?
“潤”是一種移動,也是一種心理投射。很多人將對中國的焦慮,轉化為對海外生活的理想化。但實際上:日本是發達國家,但不是烏托邦;外國人永遠處於社會邊緣,歧視與限制仍存在;
融入過程慢、孤獨感強、上升通道有限。而中國雖面臨問題,但也並非毫無希望。關鍵在於:你在哪裡能活得更有安全感與尊嚴感?
與其說是“潤日本”,不如說是“尋找另一種可能”。今天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去日本,不僅是對現實環境的回應,也是對個體價值的一種重新追尋。在這種背景下,“潤”不僅是一種空間移動,更是一種價值選擇。
但潤不等於逃避,更不等於解脫。真正成功的人,從來不是因為去了哪裡,而是因為准備好了去承擔那裡的代價。
都有哪些名人“潤”去了日本,他們為啥要去日本?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自北京當局自2020年以來對中國科技行業施以一連串強力整頓後,曾經風光無限的阿裡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已悄然在東京居住了將近半年之久。這一動向,引發了外界廣泛關注和熱議。
知情人士透露,馬雲在日本的生活低調而規律。他不僅常前往鄉村旅游,沉浸在自然風光與傳統文化之中,還時常往返美國與以色列,顯然並未完全“隱退”,而是依然保持著全球視野和一定程度的國際人脈活動。他與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的深厚友誼,也使其在日本擁有穩固的商業與私人關系網絡。孫正義正是阿裡巴巴早年最關鍵的投資人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女性又不站著尿尿,為什麼褲子的開口都在正前方?
- 《亮劍》為什麼王承柱的犧牲,才是對李雲龍打擊最大的事情?
- 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深陷債務深淵
- 百年建築 這連鎖店關閉市中心門店
- 加兩大城市公寓銷售市場差距拉大
- 開發商轉向 素裡迎數百套新出租房
-
- 張傑曝鹿晗真實人品,難怪他是內娛頂流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修圖教父"套現7.8億!15歲輟學的他又踩中風口了?
- 溫哥華機場有世界最好機場咖啡館之一
- Canada Day讓華人想起殘酷的歷史
- 加國大批客戶手機要變磚? 還扣$75
-
- 這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川普要把中國擠出去
- 這部台灣劇黃暴高能!絕對上癮,從頭到尾看得我臉紅心跳!
- 亞裔女醫生家中慘死 其夫被控謀殺
- 王毅訪歐被打臉 "制衡美國"難奏效
- 溫哥華資深地產經紀 工作誠信認真
- 移民面試就抓人數十加人被ICE拘留
-
- 溫村兩座天車站新規劃要增1.9萬人
- 東方傳來巨響 中國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氣
- 拖欠按揭房屋被法拍 BC情況正惡化
- 《以法之名》預告:專案組查實孫飛秦紅軍,禹天成失算徹底殺瘋了
- 目標11億人 中共"中央監控監獄"即將啟動
- 家被強拆 北京大爺持斧站屋頂抵抗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