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4 | 來源: 譯言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馬斯克 | 字體: 小 中 大
格萊姆斯表示,確診過程既意外又具啟發性。她回憶道,如果童年時期能及時獲得診斷,或許不會逼迫自己“過度努力”去適應社會規則,而是更早接受藥物治療和針對性支持。但她也強調,正是這些“怪異的執著與動機”推動了她獨特的藝術創作。她批評社交媒體上某些心理健康賬號傳播的片面信息可能帶來危害,尤其是將閱讀等積極行為病理化的傾向,認為這忽視了神經多樣性人群的個體差異。
這一自我披露恰逢格萊姆斯與馬斯克的子女撫養糾紛升級。格萊姆斯曾在2025年2月通過社交媒體公開喊話,稱馬斯克對其三個子女的醫療危機置之不理。她控訴對方未回復任何通訊,甚至缺席關鍵會議,導致孩子可能面臨“終身健康損害”。盡管未透露具體病症,但格萊姆斯強調事態緊急,迫使她采取公開施壓的方式。
兩人的監護權爭奪已持續近兩年。2023年格萊姆斯曾在美國加州起訴馬斯克,指控其限制她與子女接觸,包括阻止孩子探望病重外祖母。而馬斯克則在得克薩斯州提起反訴,要求獲得共同監護權。雖然訴訟最終達成保密和解,但格萊姆斯聲稱這場法律戰幾乎令她破產,並嚴重影響了音樂創作。此次醫療危機的公開化,使得外界再度關注這位億萬富翁在家庭責任方面的爭議。
在心理健康議題上,格萊姆斯表現出矛盾態度。她承認過度依賴電子設備可能加劇ADHD症狀,但反對將閱讀等認知活動簡單歸類為“病態逃避”。作為自閉症譜系人士,她認為社會需要更包容地看待神經多樣性,而非強制統一行為標准。這種立場與她近年來倡導的“意識進化”藝術理念相呼應——其音樂作品中頻繁出現的賽博格意象和碎片化敘事,如今被樂評人解讀為神經特殊性的美學表達。
當前,格萊姆斯面臨雙重挑戰:既要適應新的自我認知,又需處理復雜的家庭關系。她的公開表態引發兩極反應,部分網友質疑名人過度醫療化生活難題,但更多支持者認為這種坦誠有助於消除病恥感。與此同時,子女撫養糾紛的持續發酵,讓公眾視線從藝術成就轉向私人領域,這對強調“藝術人格完整性”的格萊姆斯而言,無疑是新的考驗。-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特斯拉前經理遭開除 將炮口對准馬斯克
- 離溫哥華不遠的這座火山 明天要爆
- 汶川地震廢墟中被救起的孩子好好長大了...
- 男子光天化日斧劈路人 趁血流披面奪走眼鏡
-
- 認識他嗎?男子溫村持刀威脅陌生人
- "我們發財啦"! 亞裔男子喜中頭獎$8000萬
- 長周末上島?BC渡輪船票預訂被搶光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民國明星胡蝶罕見私房照 微胖卻別有韻味
- 丹麥發達到什麼程度?說幾句刺耳的真話
-
- 廣東耗資10億豪宅將被強拆 引爆輿論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新內閣將很精簡 超過一半是新面孔
- 英偉達大漲!全球總部將設在台灣 簽下大單
- 新住房部長:房價無需下降供應增加
- 前所未有!2萬+留學生在加拿大申請難民
-
- 大換血!加國新內閣宣誓!方慧蘭留任
- 曾經不堪設想的局面,如何變成美中貿易新常態
- 剩幾天就過期 女子領了500萬大獎
- 五熊一家頻頻上門 女房主不淡定了
- 牛!溫哥華被評為北美最幸福的城市
- 美公開現場照 何立峰小心翼翼"落後半個身位"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