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9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就是為什麼在烏克蘭問題上,特朗普和普京就烏克蘭問題所說的每一個字都令人懷疑。https://t.co/dMAFrhOJon—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March 19, 2025
更多戰爭的情況下獲得他渴望獲得的超大份額,以及戰後對烏克蘭施加的限制,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特朗普來為他實現這些目標。
我為什麼還有疑慮呢?因為特朗普在與普京談判時,把我們所有的歐洲盟友都拋在了一邊。不好意思,但我們的歐洲盟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經濟援助和難民援助——加起來比特朗普謊稱的美國援助數額還要多——他們已經明確表示,他們現在准備做更多事情,阻止普京占領烏克蘭,然後再把目標對准他們。
那麼,特朗普為什麼在與普京談判的時候不帶上我們最好的籌碼——我們的盟友呢?在可恥地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獨裁者”之後,他為什麼要如此明目張膽地停止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和情報援助,然後又重新開啟?
不好意思,我也覺得不太對勁。基辛格和國務卿詹姆斯·貝克之所以成為談判高手,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利用盟友來放大美國的力量。特朗普愚蠢地拒絕盟友,卻向普京示好。這就等於放棄籌碼。
長期擔任美國總統中東事務顧問的丹尼斯·羅斯告訴我,利用盟友——這是我們擁有而普京沒有的最大資產——“就是聰明的治國之道”。
“治國之道的關鍵在於懂得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手段——如何將手段與目標結合起來。諷刺的是,特朗普相信籌碼的力量,但並沒有在烏克蘭問題上使用他所擁有的全部籌碼,”著有《治國之道2.0——美國怎樣才能在多極世界中發揮領導作用》(Statecraft 2.0: What America Needs to Lead in a Multipolar World)一書的羅斯說。
同樣讓我覺得不對勁的是,特朗普似乎不知道普京為什麼對他這麼好。正如莫斯科的一位俄羅斯外交政策分析家最近對我說的那樣: “特朗普不明白,普京不過是在操縱他來實現普京的主要目標:削弱美國的國際地位,破壞美國的安全聯盟網絡——最重要的是在歐洲的網絡——並且破壞美國內部的穩定,從而使世界對普京和習近平來說變得更安全。”
這位分析人士補充說,特朗普拒絕理解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希望看到美國被困在西半球,而不是在歐洲或亞太地區與中俄任何一方糾纏——他們將特朗普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棋子。
最後,綜上所述,我認為特朗普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他會要求俄羅斯做出什麼樣的讓步、犧牲和保證,從而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和平協議。誰會在沒有非常明確、堅定不移的美國核心利益底線的情況下進行談判呢?
要想結束戰爭並維系停戰狀態,有可持續的方式,也有不可持續的方式。這一切都取決於底線——如果我們的底線從根本上偏離了烏克蘭和我們盟友的底線,我不認為他們會屈服於特朗普和普京的兄弟情。
普京希望烏克蘭政府與他的鄰國白俄羅斯基本相同,成為附庸;而不是像鄰國波蘭那樣獨立,成為一個立足歐盟的自由市場民主國家。
特朗普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烏克蘭?更像白俄羅斯還是更像波蘭?
哪一種情況符合烏克蘭的利益,哪一種情況符合美國的利益,哪一種情況符合我們歐洲盟國的利益,我絕對不存在懷疑。讓我痛苦的是,我不知道特朗普認為哪一種情況符合他的個人利益——而這正是特朗普領導下的華盛頓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除非明確特朗普的底線就是美國的底線——不正式向普京交出烏克蘭領土,只是停火;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但加入歐盟;在美國的情報和物質支持下,在當地部署國際維和部隊——我還是會非常非常懷疑特朗普和普京就烏克蘭問題所說的每一個字——就算他說的連詞和冠詞都不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淡出烏俄和談?川普:不是我的戰爭
- 獨一無二!加國玻璃蝴蝶銀幣太美了
- 19歲李嫣曝近照 兔唇消失變美艷千金
- 胡錦濤罕見露面 傳政治局召開"廢習會"
-
- 長周末多場暴雨 大溫僅一天有陽光
- 錢越存越薄 "存款特種兵"正漸退場
- 溫哥華國際機場榮獲全球最佳機場的獨特殊榮
- 拿了加國護照就回流?最新數據令人意外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新冠再來襲,專家提醒:當前正處於小波峰
-
- 比他哥更慘!辛瓦爾弟弟被鑽地彈送入地獄
- 葉童,有著張揚的生命力和灑脫的帥性,乘風破浪正當時 | 二湘空間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加國移的民!78歲老頭涉嫌性侵幼女
- 離譜!新能源汽車維修成了高危職業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 溫哥華匯款/外幣兌換 匯率最優安全
- 心疼大S!汪小菲二婚奢華一目了然
- "我的房子,寧可空著也不租給老人"...
- 何清漣:川普關稅戰確實贏了 最大贏點是…
- 交易詭才:在中東,看到了川普的偉大
- 美公開現場照 何立峰小心翼翼"落後半個身位"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