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9 | 來源: BBC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上述情景也在台灣其他多個縣市發生。距離台灣舉行首次全國性“罷免”投票僅剩一周,該選舉將決定24名在野黨國民黨立委和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去留。
多名政治學者向BBC中文分析,這場選舉比過往都難以預測,“投票率”將關鍵影響選情,而民眾對個別立委的“仇恨值”及“民眾黨選票”流向,也是影響結果的變數。
目前正反兩方都在積極動員支持者出門投票,國民黨立委若被罷免超過六席,可能改變立法院當前“朝小野大”政治格局,使民進黨再次“完全執政”。
罷免的“投票率”門檻
台灣將於7月26日舉行24場立委罷免投票。
相較過往針對市長或單一民意代表的罷免案,這次為台灣民主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選舉,約占全國立委選區的三分之一,並主要集中在北部和都市地區。
目前所有面臨罷免的立法委員,都是2024年當選的國民黨籍立委。
多名政治學者告訴BBC中文,這是場“無前例可循”的選舉、“情況尤其難以預測”,地方選民參與罷免的“投票率”是決定結果的關鍵。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蕭怡靖告訴BBC中文,罷免投票率通常低於選舉投票率,會參與罷免投票的選民,需要更強的動力,包含較高的公民意識、政治參與興趣。
2020年、2024年台灣立委投票率分別都超過了7成。近5年來,幾次罷免選舉投票率則為4至5成。
蕭怡靖解釋,支持罷免方通常有較高投票意願,“因為罷免成功可以參與補選”,有改變政治現況的機會;另一方則是在維持,屬於防守狀態。
但他說,即使罷免方誘因較高,仍不同於參與一般選舉,“選舉是投給認同的候選人,罷免則是看仇恨值,選民還要討厭該立委到一定程度,才會去參與投票”。
台灣罷免選舉與一般選舉機制也有所不同,包含了“投票數”的低標。
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通過罷免必須達成兩項門檻:一是“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二是“同意票數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
簡言之,即使投票結果是同意罷免大於不同意,若人數不達門檻,一樣無法形成罷免。
2022年,時任無黨籍台北市立法委員林昶佐的罷免案,就是同意罷免票數大於不同意票數,但同意票數未達該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因此罷免失敗。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告訴BBC中文,罷免方成功推動兩階段連署,氣勢較強,但聲勢未必能展現在“投票人數”上,加上投票日期時值暑假,也會產生影響。
她預估,這次24席中,只有約兩至三席會被成功罷免,未必符合提起罷免的公民團體所期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投票率34.74%,韓國總統大選提前投票結束
- 超3000萬人已投票,韓國大選投票率接近70%
- 童瑤結婚不到六年 被拍深夜與男子動作親密
- 馬伊琍不再隱瞞,自曝離婚真相,姚笛僅冰山一角
-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不出售房產
-
- 溫哥華到日本豪華郵輪之旅半價優惠
- 全球10大泡面排行出爐 大陸0上榜
- 溫村隔壁山火現場抓消防員 炸鍋了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這將辦新的萬聖節活動 讓人嚇掉魂
- 列治文的房市雖冷 房價仍然頂得住
-
- 安全感暴跌 加拿大變得更危險了?
- 傻眼 加國一家人收到2萬水費賬單
- 溫村華裔市長又有麻煩了:私下開會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中國農業銀行前副行長樓文龍被判無期
- 特朗普:普京與澤連斯基如不會面 可能會面臨後果
-
- 突發 大溫住宅凌晨響槍聲驚現彈孔
- 一反常態 胡春華西藏行搶盡風頭 釋重磅信號
- 郵政與工會恢復談判 罷工仍有可能
- 山火失控 BC山區居民收到疏散警報
- 習會見柬埔寨國王與王太後再現蹊蹺
- 吳艷妮首獲世錦賽參賽資格,倒數第1壓哨晉級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