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8 | 来源: 一苹新闻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不只是化学添加物,包装过程都会释出毒素。
earth.com报道,根据《Nature Medicine》研究指出,超加工食品中含有大量来自包装材料的合成化学物质,而这些潜藏的污染来源,正悄悄影响人类健康。超加工食品是指经过多道工序制成、添加大量人工成分(如色素、香料、乳化剂、防腐剂等)且与原始食材差异甚大的食品,例如洋芋片、热狗、速食面、冷冻微波食品、甜味麦片、瓶装奶茶等。
这份研究由非营利组织“食品包装论坛基金会”(Food Packaging Forum Foundation)主导,现代食品在运送、加工、包装与加热过程中,会接触到塑胶、金属与纸类等材料,这些“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中的化学物质会在无形中转移到食物上。
每一道工序都可能“加料”。研究指出,食物从工厂到餐桌,会历经以下四个阶段,每一关都可能造成化学污染:
运输:食物被储存在内层有塑胶或合成涂层的容器中,化学物质可能渗入内容物。
加工:金属与塑胶制的机器与食物接触,使污染风险升高。
包装:看似无害的铝罐、塑胶盒与纸盒,其实都是合成物质可能进入食物的“传送带”。
加热:将塑胶包装的食品微波加热,更可能促进化学物质的释放,让污染物直达餐桌。
其中包括双酚类(Bisphenols)、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与全氟烷基物质(PFAS)等,这些合成物质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报告称,超加工食品不仅含有人工香料与防腐剂,其包装与制程本身也是污染来源,“这些食品在生产过程的每一步几乎都会与合成材料接触,因此比天然食品更容易吸收化学物质与微塑胶。”
研究呼吁,现行法规明显落后时代,多数只针对已知污染物进行检测,对尚未识别出的潜在新型化学物质与微塑胶,缺乏监管与检验手段。
这份研究认为,包装的本意是“保护食物”,但如今却可能成为污染源头,因此呼吁全球政策制定者尽速推动更安全、可持续的食品包装改革。
研究总结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一套整合人类与地球健康的政策框架,不仅检测个别化学物质,更应全盘检视整体污染风险,使用现代化检验技术,守住食安防线。”-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连美国都不敢这样喊 菲防长喊话北京
- 加国爆疫已造成1人死亡40多人患病
- 大温男子网售手机 收假钞还遭袭击
-
- 温哥华资深贷款专家 解决贷款需求
- 铁道镇“探索银河飞向夏天”活动
- 这些人持枪乱射 BC这一幕太可怕!
- 经纪吐血总结:这4种公寓天生"硬伤"
- 亲述:15天签证变成在加国生活15年
- 《正当防卫》今晚开播,《以法之名》之后,或许又是一部爆款剧
-
- 郭富城追子成功 激动发抖 打破四大天王岳父命
- 乘客收到这短信 吓得航班掉头返航
- 中国飞机安全有疑虑 客机接连传出紧急停飞
- 曾与"老虎"搭班子的潘世庆,敛财数额特别巨大
- 贝森特:人民币当储备货币 一条件达不到
- 目标11亿人 中共"中央监控监狱"即将启动
-
- 东方传来巨响 中国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
- 《以法之名》第23-24集,洪亮进专案组,旭东同志急了
- 刘若英马尔代夫显老素颜照曝光 小10岁老公露面
- 振龙电器 各类热销家电 种类齐全
- 俄军距扎波罗热仅26公里 泽连斯基急召军会
- 19岁打工妹被撞飞山谷断颈亡 假牙总监下场曝光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