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1 | 來源: 自由亞洲電台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近日在中國的社交媒體,頻頻出現“讀博留港”攻略短片,教導中國人如何透過報讀香港的授課式博士課程,畢業後申請留港,更聲稱是“水個博士永居首選”。 翻查公開資料,在教育大學的“數學與信息科技學系”,單單32名教育博士生,有30人疑來自中國。
抖音影片:“聰明人都知道,碩士讀香港,博士讀澳門,現在這句話也要改一改了,不需要雅思成績,你也可以讀香港的博士了。 香港有幾所大學,悄悄的開通了中文授課的博士課程。”
過去大批中國學生透過來港讀“水碩”(即是易畢業的授課式碩士)取得留港身分,這股熱潮有“升呢”之勢,由“水碩”變“水博”。 近日在抖音,出現不少介紹中國人到香港讀博士的信息短片或帖文。 當然,不止是介紹大家到港進修這麼簡單。
抖音影片:“等你博士畢業了,香港政府會再給你一個簽證,基本上你中間只要再續簽一次,就已經可以滿足7年這個簽證累積了。”
小紅書開宗明義指是留港首選
小紅書更直接有“太香了! 水個博士拿香港永居”的攻略文章,指教育大學的授課式教育博士入學門檻低,每個月只需集中上堂一次,形容“瞇埋眼”直接申請都可以,適合已在港取得第一個學歷,但未達到留港七年標准,需要續簽而又未找到工作的人; 以及本身已有碩士學位,想通過讀博士拿香港身分的人。
到底這些博士有多“水”呢? 記者根據這些中國網紅推介的兩大“水博”查看,首先教育大學的教育博士,設有中文班,即使全職修讀都只需要在平日晚上及周六上課,更有十幾個主修范疇可選擇,由語言到政策研究都有,課程學費為38萬港元,約為修課式碩士的兩倍。 連中國韻律泳奧運金牌王柳懿、王芊懿,亦成功獲錄取入讀教育博士(中文班),儼如“生招牌”。
而都會大學亦有相近的中文授課教育博士,若以三年課程計,學費約為二十多萬元。
《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指出,中國學生追捧的授課式博士以授課為主,付出可以很少; 而純研究式博士則要做刻苦的研究,楊舉例指,早前曾揭發有東莞博士生同時全職教書,及修讀香港的教育博士:“如果本身交一些功課,就可以取得博士學位,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最吸引的地方,小紅書上披露,教育大學這個博士學位,很貼心地為全職工作的人,來設計的一個課程,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所謂全職博士學位,其實是假的,令一個身處中國的人,都可以既做全職工作,同時全職讀這個博士學位。”
香港2.3萬名非本地生77%來自中國
《教育刺針》亦發現,單單是教大的數學與資訊科技系,網頁列出的32名教育博士學生,30人名字都是以普通話拼音; 至於純研究式的碩博士,15人中有14人的名字是普通話拼音。 換言之,該學系的授課式博士生及研究生,已有90%以上是中國學生。
曾在理工大學任教多年的鍾劍華指,香港高等教育的碩博士,多年來已淪為中國學生的天堂,擔心濫竽充數下,香港“博士”貶值成學士常規:“對香港來說,這種教育質素的淪落,因應市場向低走,這是早已存在的事實,你拿著個 Doctor of 某某博士與 PhD 銜頭給人看,大家一眼就知兩種頭銜是不同,大部分都是滿足了一種,想讀博士學位,但是有不足以讀 MPhil、PhD的人。”
根據政府最新的公布的數字,教資會資助的學士及碩博士課程,有2.3萬名非本地生,來自中國占77%。 當中研究課程,即是哲學碩士及博士,便有7300多人,占非本地生的九成。 過去香港大專院校在多個排名中,國際化部分都取得高分,間接令排名提升,但事實上,香港的大學一貫將中國學生列入“國際生”,似乎與港府現時的“國家”概念相違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早稻田教授警告 和中國開戰 日本必敗
- 傳批准中國"興建超大使館" 施凱爾點頭了
- 自己拍的照片被視覺中國告侵權索賠8萬, 一審判了
- 加國最佳雇主公布 大溫有這些公司
- 溫西區多棟房屋售出 售價比要價低
-
- 戀情實錘!胡彥斌易夢玲親吻照曝光,兩人相差16歲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加拿大急診爆危機:50萬人等到放棄
- 為什麼外國火腿可以生吃 中國的卻不行
- 這景點河水臓到爆 她還下水撈手機
- 森林北曬出體檢結果,撕碎了汪峰僅剩的體面?
-
- 加國入境新留學生人數銳減了60%
- 分析:"台灣有事論"擦槍走火 中日沖突如何收尾?
- 45歲董潔北京豪宅生活曝光,不請保姆不通暖氣
- 中國樓市真完了!五大信號極不尋常
- 中俄突傳大消息 普京徹底急了…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 加國將要在聖誕節大選?結果看今天
- 川普辱罵女記者?白宮:自找麻煩,活該
- 加國房屋銷量持續增長 明年更活躍
- 加國房價是真漲?還是加元貶值了?
- 不是咳嗽,肺癌早期6大異常才是真正警報
- BC救護員工會:急診關門將不斷增加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