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官員名單越來越長 習權威盡失
-
杜政評論分析文章:越來越多的中共官員愛讀禁書,這一趨勢在官方頻頻發布的通報中被發現。
古今中外,禁書萬千,禁的理由翻來覆去本來似乎只有兩條,政治和性。但在政治掛帥的中共治下,當今被列入黨國禁書書單的,似乎更以政治和宗教書籍為主。
古人就有“雪夜閉門讀禁書”一說。禁書最宜在雪夜裡,是因為雪夜裡造訪的人極少,不但相對安全,也能保證讀書的連貫性。
有從國內剛出來的朋友告知,現在中共的官員也愛在深夜讀禁書。他們多數長期也沒被發現,偶爾他們會分享給他人,但一旦在官場中出現互相傾軋,可能成為重大罪狀,“政治不忠誠是第一問題,貪腐人人都有,但並不是主要的。”
讀禁書官員名單越來越長
近兩年,中共黨內清查高官購買、閱讀“有嚴重政治問題書刊、音像制品”的風暴愈演愈烈。
觀察發現,在習近平第一任期,王岐山掌中紀委的末期,開抬提出反腐就是政治監督。從習近平2018年修憲連任,趙樂際掌中紀委之後,當局大搞政治巡視,官方通報落馬官員私自攜帶“反動書刊”入境,私藏閱看“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境外書刊”等類似用詞開始出現,到2022年二十大習近平三連任,由習的親信李希掌中紀委之後,相關通報“井噴”。
最新一例是9月23日,中共甘肅省紀委監委通報對甘肅省政府原參事王歡祥立案審查調查,稱王歡祥“實為饕餮巨貪”,又說王歡祥“私自攜帶違禁書籍入境並長期閱看。”
筆者能查到的近年被指攜帶禁書入境、閱讀或傳播的官員,粗略數一下就有近三十人。這裡只列出幾個官階高一點的:
貴州省原副省長王曉光;貴州省貴陽市原副市長林剛;雲南省原副省長張祖林;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周清玉;浙江省原副省長朱從玖;北京市國資委原主任張貴林;海東方網原總裁、總編輯徐世平;……
體制內本來曾有看禁書特權
中共建政之後數十年,高層官員一直擁有獲得更多資訊的特權。中共宣傳部早期曾出版“灰皮書”,專門設立了一個外國政治學術書籍編譯辦公室,比如被認為有“反動性”如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等人的著作,在嚴格控制下還是有人可以讀到。
中共高層甚至還有看禁片的特權。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北戴河度假期間一直都有觀影活動。台灣中央社曾報道說,一些不適合公映或者尚未通過審查的電影,也會被安排進入北戴河觀影名單。包括不能在大陸公映的2012年的法國情欲禁片《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
當然,禁片是另一話題,這裡主要是講政治禁書。
按中共的規矩,現在的辦案人還是必須看這些禁書內容的。故此,當局要求這類人要極端的政治忠誠,其實,主要就是要對黨魁忠誠。
什麼是當下中共的政治禁書?
對於什麼是“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境外書刊”,官媒曾有解釋是涉及“丑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者詆毀、誣蔑黨和國家領導人,或者歪曲黨史、軍史”等內容。
具體看,中共認為的所謂禁書是指內容涉及六四、香港事件,包括鎮壓各種團體,還有曝光中共高層私人生活與中共官員的海外資產,以及中共高層內部權斗的內幕性書刊等。
香港曾經是“中國禁書天堂”,鬧市區的樓上書店都曾是自由購書的地方。昔日的香港機場書店,“暢銷書”架上放滿中國禁書,成為許多大陸游客離開香港前必買的紀念品。
但2020年實施港版國安法後,香港新聞自由、出版自由遭到前所未有的政府和自我審查的箝制,正式步入了黑暗時代。印刷商、出版商、發行商對政治敏感書籍噤若寒蟬。大陸人來香港旅游買禁書的風潮消散。
自由的中文出版世界現在只有移到台灣。但事實上,中共對進入中國大陸的地下渠道一直無法完全封堵,特別對於有特權的官員來說。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