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究竟文化大师还是国学巨骗?
-
前些年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最初是我们的年轻人开始注重汉服以及背后的衣冠文化,在清宫戏霸屏的时代背景下,愣是走出了一条正本清源的路。
伴随着这股风气,很多台湾来的名师知名度大增,比如曾仕强,还有之前很早就扬名但是在大陆被人较晚才知道的倪海厦。
当然,他们中间最知名的莫过于本身名气已经很大,借助国学热而更进一步的南怀瑾。
01
南怀瑾水平如何
在互联网还未风靡之前,南怀瑾就已经著作等身,他的争议非常大。
称赞他的人认为他是贯通儒释道的大师,驳斥他的人认为他是巨骗。
台湾的另一名嘴李敖就扒出了南怀瑾小学肄业的事实。
李敖这个人的争议比南怀瑾要多地多,况且英雄不问出处,即便南怀瑾小学未毕业,但这个事情与南怀瑾本人的水平并无绝对关系。

李敖|图片出自网络
倒是大陆的学者对南怀瑾的学术能力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质疑。
《论语》里有一段是“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旅于泰山”就是到泰山祭祀的意思,季氏祭祀泰山属于僭越的无礼行为。
孔子的学生冉有是季氏的家臣,所以,最讲究君君臣臣名分的孔子,希望冉有能够阻止季氏。

论语别裁|图片出自网络
对于这段话,南怀瑾在其著作《论语别裁》中把祭祀的“旅”当成“旅游”,把阻止的“女弗能救与”理解成“你不能救他们季家吗”。
孔子批评子路的一句话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就是一个人非常勇敢,但没有脑子,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船强行过河。
对这种人的下场,用我们现在的网络语就叫“NO ZUO NO DIE”。
但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说:“(暴虎冯河就是)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
尤其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孔子的意思是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主、酋长。
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功能
加西网微信公众平台
加西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