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上 日本失敗 都沒想到 中國這麼剛
這次聯合國大會的氣氛,說實話,剛開始就有點不對勁,畢竟安理會改革這個話題每年都吵,可今年明顯火藥味更濃,尤其是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大使的發言,完全沒有留情面,直接懟上了日本,說日本根本沒資格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話一出口,現場很多代表都愣了下,畢竟這麼強硬的表態,之前還真沒見過。
大家都知道,日本這些年一直在努力爭取“入常”,各種外交手段用得飛起,錢也沒少花,可是中國這次把話說得這麼絕,根本不給日本留任何幻想,關鍵還不是簡單的反對,而是把歷史和現實問題全都擺上了桌面。
日本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覬覦並非一時興起,這一訴求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日本多次在聯合國框架內提出“入常”主張,但始終因歷史遺留問題與地區信任危機未能如願。
2022年初,日本聯合德國、印度、巴西組成的“四國集團”(G4)重啟安理會改革倡議,四國達成共識:共同推動安理會擴大,確保四國同時獲得常任理事國席位,且新常任理事國應擁有與現有五常同等的否決權。
為實現這一目標,日本政府劃撥專項外交預算,首相岸田文雄在2023年一年內先後出訪28個發展中國家,以經濟援助、技術合作等為籌碼爭取支持。
此次提交聯合國大會的決議草案,便是G4多方斡旋後的成果。草案核心內容包括: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從5個增至11個,新增席位由G4及非洲、拉美地區各占兩席;擴大非常任理事國席位至18個,任期從兩年延長至三年。
為營造輿論聲勢,日本在大會表決前一周,聯合G4國家舉辦“全球安全治理與安理會改革”論壇,邀請60多個國家代表參會,試圖塑造“改革勢在必行”的國際共識。日本媒體當時樂觀預測,憑借美國的公開支持與自身積累的“外交資源”,支持票有望突破90票,距離通過僅一步之遙。
中國的表態從一開始就清晰明確,但各方最初並未預料到會采取如此堅決的行動。
9月20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安理會改革問題公開辯論會上首次亮明立場,強調“安理會改革必須堅持歷史正義,二戰戰敗國的‘入常’訴求,首先要過歷史認知這一關”。
這一發言被國際媒體解讀為對日本的直接回應,但當時多數分析認為,中國可能會像以往一樣以“棄權”或“溫和反對”收尾。

直到9月25日,中國外交部聯合“團結謀共識”運動(UfC)的28個成員國發布聯合聲明,明確反對G4的“排他性改革方案”,才讓局勢出現根本性轉折。
“團結謀共識”運動是2005年成立的國際多邊組織,核心主張是安理會改革應優先考慮中小國家利益,反對少數國家“抱團分贓”,現有成員國包括意大利、巴基斯坦、韓國等40多個國家,長期與G4的改革主張對立。
中國此次不僅公開與該運動綁定,還由張軍代表在大會發言中逐一列舉日本歷史問題的最新證據:2024年8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審定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再次淡化“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表述;
7月,岸田文雄以“首相身份”向靖國神社供奉“玉串料”,神社內仍供奉著14名二戰甲級戰犯。“一個連歷史真相都不敢正視的國家,如何承擔常任理事國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張軍的質問在議事大廳內引發長久回響,現場多個亞洲國家代表起身鼓掌。
中國的強硬立場並非孤立發聲,而是建立在扎實的外交協調基礎上。
據聯合國內部文件顯示,表決前三天,中國外交團隊與非洲聯盟、東盟的12個成員國舉行閉門磋商,提出“分步改革”方案:先擴大非常任理事國席位,保障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待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改革共識形成後,再討論常任理事國擴容。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