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6 | 來源: 南書房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李小龍 | 字體: 小 中 大1973年7月26日傍晚,九龍油麻地戲院燈火通明,《龍爭虎斗》首映前的售票窗口排出百米長隊。人群中有人小聲議論:“他已經走了六天,卻還帶動全城沸騰。”一句話,道盡李小龍離世帶來的震撼——英雄逝去,銀幕形象卻更顯生猛。

1940年,舊金山華埠迎來一聲啼哭,取名“李振藩”。一年後,他隨父母回到香港,在粵劇後台長大。6歲演《金門女》,10歲改藝名“李小龍”,膠片記錄下稚氣卻凌厲的眼神。少年不安分,街頭斗毆頻繁;1958年與同齡拳手較量,把對方打進醫院,父親索性把他送回出生地美國,這才掀開另一幕。
初到舊金山,他只是一名口袋空空的華人青年。為了付房租,李小龍教舞蹈、送報紙,晚上鑽進唐人街地下室練拳。19歲結識日裔商人木村隆興,與幾名西雅圖學生演示“詠春拳”,圍觀者驚歎,“這家伙出拳像鞭子!”名聲由此擴散。1961年入讀華盛頓大學,修心理學,白天上課,夜裡改造拳法雛形,這便是日後風靡全球的“截拳道”。
1964年,加州長灘空手道大賽上,22歲的李小龍身著黑衣登台,三拳兩腿收尾,台下海軍陸戰隊員吹口哨叫好。也是那一年,他與金發少女琳達·埃莫瑞在西雅圖教堂交換戒指。琳達後來回憶:“他握拳時像豹,放松時又像玩笑裡的男孩。”短短一句,把李小龍緊繃與童真並存的氣質寫得活靈活現。
《青蜂俠》播出後,美國觀眾記住了那個用“寸拳”擊碎木板的配角,卻忘記他濃重口音的台詞。制片方以“過於東方化”為由,把主角位置讓給高個白人。失望之余,李小龍決定返港。他對好友說:“想拍自己的電影,只能回家鄉試試。”一句豪言,改變了香港動作片的走向。
1971年,《唐山大兄》上映,票房破300萬港元。隔年《精武門》再創高峰,觀眾第一次見到雙截棍旋出殘影。影院裡掌聲雷動,有觀眾站起大吼:“中國功夫!”那股曾被壓抑的民族情緒,被一記記側踢點燃。李小龍迅速成為媒體追逐的“國際明星”,好萊塢也重新遞來橄欖枝,《龍爭虎斗》由此誕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78歲丁佩談李小龍離世當天細節,癲癇或是真正死因
- 李小龍死因非藥物過敏?專家再揭其猝死之謎
- 放棄年薪百萬嫁到英國 我現在只想回國
- 央視看好的諜戰劇《隱鋒》,觀眾卻強烈要求下架,為什麼罵聲一片
- 官方招募|國際機票區域代理,可長期合作
-
- 漂亮國失寵?小姐妹們出走鎖定加國
- 華人愛吃的金針菇這批產品BC召回
- 一個外賣女騎手的真實記錄,口碑爆了
- 加國民眾假日季面臨新的詐騙威脅
- 皮卡撞警車還逃逸 大溫警員受輕傷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 總理卡尼現身大溫網紅景點 做啥?
- 這些血從哪裡來?55歲中國網紅超狂抗老療程曝光
- 溫哥華匯款/外幣兌換 匯率最優安全
- 溫哥華躋身世界最富裕城市 但靠後
- 本拿比市長正式道歉:承認排華歷史
- 壓力爆表 大溫"生存時薪"逼近這數
-
- 中國前財長承認了:還要拖累5年…
- 財政炸彈!加國赤字狂飆無力減稅
- 解放軍報:若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國或淪為戰場
- 列市農場主怒斥暗箱操作 忽視私產
- 北京急眼了!批高市早苗 不惜用上這句污言穢語
- 大溫汽車撞倒電動滑板車致1人送院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