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11-11 | News by: 伢伢复盘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留学生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最近几年,只要在海外教育圈混久一点,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北美的“自由”,有时候自由得让人有点不知所措。
一、从“包容”到“强制认同”的那一步
我们都知道,北美文化的底色是多元与包容。
无论肤色、宗教、性取向——只要你不伤害别人,你都可以被尊重。
这点其实挺值得点赞的。毕竟在任何社会,都有弱势群体需要被看见、被理解。
但问题在于,这几年有些事情开始跑偏了。
包容变成了一种必须认同的政治正确。
比如在加拿大、美国,有的公立小学允许LGBT组织(指在性倾向、性别认同、性身份等方面上与社会上大多数人不同的群体)进入校园做宣讲。
原本只是介绍“不同的性别认同也值得尊重”,后来却发展成告诉小朋友——“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男孩或女孩,都没关系,甚至可以改变。”
温哥华有一所公立小学,因为这样的宣讲被家长围堵。
更夸张的是,有家长听说政府还可以为“性别转变”的孩子买单。
于是,很多原本信任公立教育的家长,纷纷转战私校。
二、“自由”的尽头,有时候是手术台
在美国,部分州允许孩子在青春期阶段接受激素注射,甚至考虑性别手术。
虽然法律上规定——未成年人必须有父母签字同意,但在舆论和校园环境的影响下,有些孩子仍被“鼓励”去尝试。
问题是,这不是染个头发、打个耳洞那么简单。
一旦接受手术,就得终身服药、定期治疗。
许多孩子长大后后悔莫及,但身体却无法回头。
当然,我们的中国孩子大多不会被轻易“带偏”。
因为他们出国时,价值观基本已经定型,再加上很多有家长陪读、私立学校管理更严格,其实风险远没有网络上传说的那么“惊悚”。
三、中国孩子:不会被自由带跑偏,
但很可能反手“利用自由”
不过,中国孩子确实不太容易被这种极端的自由所改变。
但——中国孩子聪明啊,特别会钻这种制度的空子。
比如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有些专业男多女少,学校又强调男女比例平衡;
再加上美国高校越来越看重“多元身份”和“少数群体代表”。
于是,有的中国学生在个人陈述里就会写:
“虽然我在生理上是男性,但内心深处,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女性。”
这种操作你说离谱吧,也确实有效。
录取官一看:哎哟,这孩子不光成绩好,还有“特殊身份”,这叫多元化招生,一举两得。
有时候连家长都哭笑不得:
“孩子没被自由同化,倒是把这自由研究得挺透彻。”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加国入境新留学生人数锐减了60%
- 纳税人联盟质疑BC省奢侈差旅费用
- 西温私人海湾豪宅降价百万再挂牌
- 温哥华牙医诊所 经验丰富服务全面
-
- 学圣经摸学生 加国华裔老师被控罪
- 加国惨烈民宅火灾2死4伤 三人失踪
- BC省推工具 帮助更快更低成本建房
- 松鸡山变身"圣诞巅峰"办圣诞活动
- 他是青年导演是倪萍的继子,一句话让倪萍热泪盈眶
- 为什么外国火腿可以生吃 中国的却不行
-
- 中日交锋 真不需要外交礼仪了吗?
- 分析:"台湾有事论"擦枪走火 中日冲突如何收尾?
- 45岁董洁北京豪宅生活曝光,不请保姆不通暖气
- 央视竟PO官员"插口袋"送客 背后目的被揭
- 加国入境新留学生人数锐减了60%
- 力邦艺术港 展览活动拍摄场地租赁
-
- 川普辱骂女记者?白宫:自找麻烦,活该
- 中日官员磋商后....几张图道尽一切
- 紧张升级!中国国企员工日本行全"被取消"
- 美警告:解放军恐在"极短时间"封锁和入侵台湾
- 加国将要在圣诞节大选?结果看今天
- 外交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没有任何模煳曲解空间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