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土地说没就没了
在1762—1764年间,唐努乌梁海被编为唐努旗、萨拉吉克旗、托锦旗、库苏古尔旗、克穆齐克旗等五个旗,清廷对当地的管辖力度有了显著提升。
1768年,中俄两国签订《修改恰克图界约第十条》;乾隆五十七年(1792),两国签订《恰克图市约》,对《恰克图界约》中的缺陷与不明之处进行了修订,中俄两国的北方边界被正式确定了下来。
3
沙俄势力继续侵入
进入19世纪后半叶,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强势入侵,不仅越南、朝鲜、缅甸以及琉球等藩属国相继沦为了殖民地,即便是已经明晰的疆域的清朝,也遭遇到了多个国家的蚕食鲸吞。
咸丰八年(1858),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北京告急。于是,沙俄利用调解之机趁火打劫,胁迫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
该条约更改了《尼布楚界约》当中划定的国界,让清朝彻底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左岸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黑龙江也由中国的内河沦为了两国界河。

《瑷珲条约》签订复原场景
两年后,沙俄再度强迫清朝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清朝在承认《瑷珲条约》有效性的基础上,将原本属于双方“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至此,清朝彻底失去了东北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除此之外,原本属于中国的斋桑泊、山岭、大河、卡伦被视为分界标志。这就使得清朝又失去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领土。
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除了将从“沙宾达巴哈”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向东南推移之外,总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了沙俄。
此后,中俄两国开始实地勘界,并于1869—1870年间签订《中俄科布多界约》《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和《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三个勘界议定书,同时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西部与俄国划分了八处界点。
尽管清朝丧失了大片土地,该条约也明确确认,沙宾达巴哈至博果苏克一线以东的唐努乌梁海盆地仍属中国领土。
可即便如此,沙俄并未停止对唐努乌梁海的渗透,先后采取着掠夺性贸易、非法采金与移民侵占等手段,旨在将这一地区据为己有。

沙俄侵占中国示意图
1881年,俄国趁清政府要求归还伊犁地区之机,强迫与之签订《中俄改订条约》及相关附加条款,再次确认了俄国商人在蒙古地区享有免税贸易的特权。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视频
相关功能
加西网微信公众平台
加西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