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0 | 來源: 法蘭克福評論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德國 | 字體: 小 中 大

據《法蘭克福評論報》報道:若中國供應商停產,德國每年將有 4200 萬盒藥品無處可獲——專家警告醫療體系恐陷入崩潰。
當德國藥店止痛藥告罄、糖尿病患者拿不到救命藥、醫生無法再開抗生素處方時,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浮出水面:德國在關鍵藥品供應上已對中國形成了嚴重依賴。
德國經濟研究所(IW)受德國仿制藥協會 Pro Generika 委托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出警告:歐洲市場上 68% 的藥物活性成分來自亞洲——其中中國占 24%,印度(专题)占 37%。在抗生素領域,情況更加嚴峻:全球 47% 的生產基地位於中國,27% 在印度,歐洲僅占 23%。
“我們已陷入對中國的巨大依賴,這讓我們在政治上變得脆弱。”Pro Generika 主席安德烈亞斯·布爾克哈特(Andreas Burkhardt)在接受《南德意志報》采訪時警告說。目前,德國聯邦藥品與醫療器械研究所(BfArM)已將約 540 種藥物列入供應短缺名單。
藥品短缺的影響如今已十分明顯。黑森州藥劑師協會主席霍爾格·賽法特(Holger Seyfarth)表示:“幾乎在每一個治療領域,都會有某種藥物短缺。”目前難以獲得的藥物包括常用抗生素、止痛藥、注意力缺陷障礙(ADHS)藥物以及糖尿病藥物。“當病人來到藥店,卻拿不到或只能延遲拿到藥時,這對整個系統來說就是一種失敗。”賽法特強調道。嚴重時,患者不得不再次就醫甚至入院,從而進一步加重醫療體系負擔。
該研究中的壓力測試揭示了風險的真實規模:如果中國供應中斷,每年將有 4200 萬盒藥品無法供應。 在 56 種關鍵活性成分中,有 20 種被評為高風險;歐洲僅有 10.2% 的藥物成分具備足夠的本地生產基礎。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德國 81% 的維生素和 76% 的抗生素原料來自中國。對於如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Metformin)或止痛藥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等關鍵藥品,供應中斷可能引發嚴重短缺。
“過去德國是‘世界的藥房’,如今‘世界的藥房’在中國或印度。”德國藥劑師聯合會主席托馬斯·普賴斯(Thomas Preis)如是總結。研究共同作者、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專家雅絲米娜·基爾霍夫(Jasmina Kirchhoff)指出,這種依賴並非偶然,“中國早已不僅局限於仿制藥領域,其創新能力正在迅速上升,尤其是在生物技術這一對制藥業極其重要的領域。”
真正的依賴程度在審視整個供應鏈時才顯露無遺。醫療供應鏈研究所(Healthcare Supply Chain Institute)的戴維·弗朗卡斯(David Francas)警告說:“供應鏈越往上追溯,依賴程度就越高。某些原料的上游生產幾乎完全依賴中國。”
一個典型的例子:美國市場上 87% 的藥品都基於中國原材料。 以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為例,其關鍵前體化學品——雙氰胺(Dicyandiamid)的六大制造商中有五家位於中國。
布爾克哈特警告說:“有些關鍵藥品,沒有中國供應我們根本無法生產。這種依賴極其危險——我真不知道政治決策者怎麼能對此心安理得。”他指出,中國完全有可能通過出口限制、行政延遲或優先保障國內市場的方式,將其市場主導地位作為政治施壓手段——正如在與美國的稀土出口爭端中所做的那樣。
(資料來源:德國經濟研究所 IW、德新社 DPA、《南德意志報》)-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英偉達5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超日本德國GDP
- 德國總理默茨:決不能讓中美決定技術未來
- 奈飛Netflix出品的10大黃暴系列美劇,題材大膽,看點十足
- 11月首周末天氣驟變 風雨雪齊襲BC
- 離譜!溫村租戶加了個群遭房東威脅
-
- 張佳寧拒絕認生父21年,卻花五百萬為母購置豪宅
- 大溫女子失蹤案轉謀殺 男子被控罪
- 大溫買地"太難賺錢" 但潛力股在這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1991年,保姆向洪劍濤借10萬買房,洪劍濤二話不說便將錢給了她
- 亞馬遜的奇特送貨車將出現在大溫
-
- 金正恩爽過上流生活 朝鮮人卻賣血400cc換3kg米
- 川習會 紐時:強人政治回歸讓世界步入危險時代
- 美國正陷黑暗時刻!拜登發聲批川普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央行降息 暗示周期結束 加元大漲
- 安理會審議蘇丹局勢,中方:停火止戰止暴當務之急
-
- BC反關稅廣告風險大 或致更多關稅
- 熱議:美國這招,只會倒逼中國自立門戶
- BC將請求法院暫停執行這重要判決
- 連續出現虧損 中國大批醫院正主動申請降級
- 川習會中國取得重大突破 美國政策方向重大轉變
- 醫生短缺 大溫這醫院急診今晚關閉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