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8 | 來源: 九派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據紅星新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大常務副校長、著名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他表示很難受。“本來上午10點半楊先生還挺好,然後到11點半聽說又不行了。大家都很難過,都以為楊先生能挺過去。我覺得是很突然的,當然也有思想准備了,但一直覺得楊先生是很頑強的一個人。”潘建偉痛心地表示。
潘建偉認為,楊振寧先生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中國人有了信心,改變了原來“華人不如西方人”的自卑心理。“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得在科學上繼續努力,讓我們國家早點成為一個對人類文明有更大貢獻的科技強國。我覺得這是楊先生一輩子當中最大的願望,也是他希望所有年輕人能夠做的。”潘建偉說,“我們就繼續做好科研工作,早日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據報道,13歲時,楊振寧對父母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16歲,他以同等學力考入西南聯大。35歲,他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享譽全球。1956年6月中旬,楊振寧和李政道向《物理評論》提交了一篇論文,論文的題目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守恒的嗎?》。他們斷定無論對β衰變還是對所有的弱相互作用來說,宇稱守恒的問題都沒有最終解決。為了證實他們的想法,楊振寧和李政道還在文章裡設計了五個實驗,供實驗物理學家用實驗來檢驗他們的想法。
然而大部分物理學家對此都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認為違反宇稱守恒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哥倫比亞大學任職的吳健雄,卻願意做其中的一個實驗。吳健雄的同位素鈷60核的實驗,成功地證明了宇稱在弱相互作用中並不守恒。
1957年1月15日,楊振寧和李政道完成了實驗報告論文。從此,宇稱不守恒正式被物理學界承認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年輕的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的一生跨越兩個世紀,連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傳奇,是心懷家國的永恒回響。他將自己的人生比喻為“一個圓”,從清華園出發,歷經了世界舞台,最終歸根故土。
清華大學發文悼念楊振寧,官網首頁已經轉為黑白配色,首圖配文“深切緬懷楊振寧先生”。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52歲大哥肺癌去世 生前愛運動飲食清淡
- 夫妻榨幹3千老人退休金 高壓封閉
- BC省各地張貼廣告牌 尋找失蹤男孩
- 從軍中情人到間諜?鄧麗君葬禮軍人抬棺蓋黨旗
-
- 韓亞龍一周特價10月16日-10月22日
- 5歲男童在幼兒園被戳瞎 監控"自覺"壞了
- 加國省長商店親自抓賊 遭專家質疑
- 大溫20人宿舍中七彈 女留學生重傷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豐泰超市一周特價10月17-10月23日
-
- 51歲周迅在巴黎時裝周,滿頭白發不修邊幅
- 曹德旺辭去董事長一職,自曝原因,大兒子履歷被扒
- 北京為何突然對川普下狠手?專家直指核心
- "美國和所有盟友稀土項目趕上中國至少要5年"
- 卡尼排除對美國實施報復性的關稅
- 9月加國房屋售量自4月來首次下滑
-
- 大溫邊境的諸多怪事 美國CBP:可笑
- BC省這醫院7名婦產科醫生全部辭職
- 溫哥華要砍1.2億開支 大減員開始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大肆報道芯片突破 美專家:中共的宣傳戰
- 台灣女游客被拖至牆邊侵犯10分鍾,目擊者報警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