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K字簽證"被罵慘了 官方出面"滅火"
中國自10月起推行“K字簽證”,放寬外國青年科技人才長期往返中國的限制,卻引發中國民眾猛烈反彈,批評政府引狼入室、讓外國人搶工作,迫使中國官媒出面滅火。然而,分析指出,K簽證持有人多屬頂尖理工背景,與中國年輕人失業困境的原因並不重疊,但在社會反外情緒升溫之際,可能影響海外人才赴中意願。
紐約時報14日報導,中國8月宣布10月1日起推行專門發給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簽證”,在入境次數、有效期、停留期上提供更多便利。該簽證允許18到45歲的擁有頂尖大學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領域的學士或以上人才,可於5年內多次往返,單次停留最長180天,無須中國雇主擔保。官方稱此舉是朝“全球科學強國”再邁進一步。
此簽證與美國H-1B簽證的申請費高達10萬美元形成鮮明對比,而H-1B發放對象有7成以上都是印度人。因此,中國宣布“K字簽證”消息後,印度媒體廣泛報導,稱中國的新簽證可能取代美國的H-1B簽證。
網友批政府引狼入室怒喊:中國不缺人才
然而,在該簽證生效前後幾天,許多網有批評政府是“引狼入室”,讓外國人來搶中國人的飯碗,將進一步惡化本已高居不下的年輕人失業率。一位筆名為“風息神淚”的漫畫作者在社交媒體上說,“我能接觸到的所有渠道、所有平台、所有階層、所有學歷、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在說:工作不好找,”並補充,“我不相信以國內的人才儲備,有什麼領域的什麼職位,非要外國人做不可”。
許多中國年輕人表示,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下,他們往往得念到碩士甚至博士才找得到工作。因此,部分網友也批評這項簽證卻只要求申請人具備學士學位即可。還有評論認為,這突顯中國長期崇洋媚外的老問題,甚至出現大量針對印度人的種族歧視言論。
有網友表示,社會如此反對簽證並不是因為簽證本身,而是因為近年來的許多事情,外國人都是高人一等的,“大家不想做低等人,是合情合理的。”

一些知名網紅聲稱外國人將橫行(overrun)中國。許多網友認為,部分國家的移民問題一一浮現,為何執意往火坑裡跳。此外,當北京智庫“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贊揚這項新簽證政策時,有網友痛罵他是“漢奸”(race traitor),相關貼文被轉發了上千次。
中國官媒出面滅火強調簽證不能和移民畫等號
輿論反彈之猛烈,甚至引起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回應,批評某些人對政策存在誤解,發出奇怪言論,誤導觀眾,引發不必要的焦慮。文中強調,該簽證只是讓外國的年輕科學家能更方便的來中國工作,“豈能直接和移民畫等號”。
同為中國官媒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發文為這項政策辯護,表示自己在中國看到的外國人遠比在日本或南韓來得少,“老實講,現在不是有太多外國人來中國,而是外國人太少了。”
目前仍不清楚這項簽證是否真的賦予外國人工作的權利,還是如同官方媒體在宣布時所說,只允許從事商務與教育類的“交流”活動。即使簽證預定的實施日期已經過去,相關的申請資格細節仍未公布。
K簽未必影響中國青年就業反外情緒恐阻全球人才赴中
然而,紐約時報指出,持K字簽證入境的外國人,未必真的會與多數失業的中國年輕人形成直接競爭。中國許多應屆畢業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為過去吸納大量就業人口的房地產和教育業正陷入低迷;反觀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在頂尖制造與人工智慧等領域,中國仍缺少數千萬名合格人才。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