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3 | 來源: 文史宴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個人就是伍秉鑒(1769-1843)。此時他已經垂垂老矣,距離生命的終點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伍秉鑒是十三行中怡和行的商人。
我們知道,當時清政府實行廣州“一口通商”的政策,十三行是政府規定的壟斷對外貿易企業。一切對外貿易和進口,都要經過他們之手。
伍秉鑒擴大了父兄開創的產業,一度做到大清的首富。在全盛時期,據說伍家的財產達到2600萬兩白銀。除了國內的地產、茶園、店鋪,他還投資美國的鐵路、證券、保險,甚至還是英國東印度(专题)公司的大債主。
道光六年(1826年),57歲的伍秉鑒,在廣州正式宣布退休,把生意交給兒子伍受昌。
伍秉鑒宣布退休了。但是退休哪裡那麼容易?
行商們雖有巨額財產,日子卻並不好過。他們對政府有納稅和捐贈的義務,一家出事,其余各家要承擔連帶責任。
他們經常是貪官剝奪和勒索的對象。伍秉鑒的哥哥伍秉鈞,曾經因為一艘船偷稅漏稅180兩,最後被罰款九萬兩。伍秉鈞死在35歲的盛年。
除了常備貢物和貢銀外,行商對朝廷的各種臨時性報效、捐輸,數目更是巨大。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朝廷鎮壓台灣(专题)林爽文起義,行商就捐了30萬兩。
據統計,1773-1835年間,行商向朝廷的捐款,見於官方檔案材料記載的就達508.5萬兩銀子。當然,實際捐款數量遠不止此數。
在伍秉鑒之前,1796年,十三行的總商蔡世文因經營失敗而自殺。潘有度擔任總商。潘有度是個頗有能力、長袖善舞的人。但是,隨著營商環境越來越惡劣,潘有度對經商已有倦意。1808年,潘家以10萬兩白銀賄賂粵海關獲准退商。
但是,到了1814年,十三行經營疲軟,行商大多瀕臨破產,粵海關以其他行商信用不強為理由,逼迫潘有度復出。1815年潘氏復商,不過他的商業地位已大不如前。1820年底,潘有度病故,潘氏竟然無人願意接掌第三代行商大旗,潘有度的四子潘正煒不得不走馬上任。
見過、聽過這麼多經驗、教訓,伍秉鑒深知那個時代的生存技巧,十分善於忍耐。除了給朝廷的“報效”、給地方的捐贈,他還與人為善,曾免除美國商人的債務。
據史料統計,從1800-1843年,伍家前後自願或被迫“捐”出了1600萬兩白銀,其中還不含各種“送禮”。-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美媒:美國防部或出現重大政策變化 戰略轉向
- 鑄成大錯! 美國防部沉默 中國大使館跳腳
- 本周最火話題:加國三年期固定利率
- 海天公路新景點 古老村落升級重開
-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加國失業率升至7.1% 降息幾率增大
- 為什麼北歐離婚率超50%?挪威女導演上海談"愛的暫停"
- 那個借20萬留學的窮小子,回中國了
- 大溫在內的BC大部分地區有這警告
- 加國司機做啥了? 收到$3330的罰單
-
- 溫哥華資深地產經紀 工作誠信認真
- 金正恩到了但川普沒來 93閱兵精心計算
- 大陸熱帖:天津這一幕,全世界都看到了
- 楊蘭蘭再添兩項"嚴重"指控,最高恐面臨7年監禁
- 最強復制粘貼!中國排面怎麼截圖都是一個帥
- 大陸熱帖:今天,為什麼這26國領導人齊來北京?
-
- 我在騰訊全球總部看到最震撼的一幕
- 越南也大閱兵! 亮相武器"復古" 無人機成少數亮點
- 普京邀請金正恩訪俄,金正恩祝普京:身體健康...
- 跟中國有關的兩件事 讓西方不寒而栗
- 關稅重創經濟 加央行可能再次降息
- BC政府工人罷工 素裡ICBC服務中斷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