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3 | 來源: RFI 華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歡迎收聽 **https://t.co/CyAl024cJD via @RFI_Cn—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September 3, 2025
9月3號,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大型閱兵將聚焦全球的目光。這次閱兵的背景是要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據中國官方高層介紹,這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推進中國現代化進入新征程的首次閱兵“。而四個內涵重點之中,首要的一點就是要“宣示軍隊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其政治意味躍然紙上。而中國公布的出席閱兵式的二十多個國家領導人中,金正恩和普京尤其受到關注。有評論更將其稱為是“一場威權領導人的聚會“。毫無疑問,這是一次集軍事、政治等多重元素考量的集會,背後的含義各有解讀。
本次國際縱橫專欄節目,我們就請現居美國的時事評論員鄭旭光先生就相關議題談談他的看法。
首先,這次閱兵的題目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首先突出的是“中國人民”這個詞,這是否也是一種模糊抗戰歷史的方式呢?
鄭旭光:這也是一個議題選擇的問題。如果按規范說法,當然是 “中國”或者叫“中華民國”的抗日戰爭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共產黨一定要規避掉“中華民國”這個國號,所以就把它定義為“人民”的戰爭,仿佛跟政府沒有任何關系。那中華民國政府只能出現在第二層或第三層敘事裡了,因為過去在國內的政治宣傳不承認了中華民國的合法性,所以就將其矮化為國民黨政府,當然也沒有問題,按照民主國家的講法,可以稱執政黨為黨政府,或者說因為當時蔣介石是黨國,也可以叫做蔣介石政府。但是總體來講,這也是它的合法性,即在北伐之後的黨國有其合法性不足的一面,而這也是共產黨能抓住的一點。基本上這個敘事堅持到現在就更清楚了,就是要規避掉中華民國。我覺得中共倒沒有刻意要規避國民黨,因為你是一黨,我也是一黨,這樣反而沒問題。比如習近平和馬英九新加坡會面,完全可以稱之為兩黨會面,但是絕對不能定位為兩國會面。要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呢,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國家,要講中華民國,這有是中共不願意的,所以講“中國人民”,就是把這事虛化了,把國家就虛化了。
那中國人民多了,對不對?戰爭是以國家為作戰一方的,而不是中國人民為作戰一方。淪陷區有那麼多中國人民,他們是不是也抗戰呢?所以這一點反而也說不清楚——而說不清楚正好可以攪渾水。比如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間,共產黨起什麼作用?他就可以說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起了決定性作用,有游擊隊嘛,對吧?是人民戰爭……但是你要說國家之戰,那當然主要還是國軍,就是政府軍隊在起主要的作用。
法廣: 在二十多個來參加九三閱兵的國家的領導人中,當然最耀眼的人物就是金正恩和普京。二戰之後秩序經過80年的變遷,這三個領導人突然首次同框的局面,對世界呈現出什麼樣的敘事呢?
鄭旭光:呈現一個冷戰秩序,很詭異的是有復辟傾向。我們知道二戰之後有冷戰,一直到柏林牆倒塌。中國這個冷戰結束應該與89年鄧小平、趙紫陽、李鵬會見戈爾巴喬夫,即中蘇關系正常化有關。中美關系正常化是尼克松推動,在79年1月的中美建交。所以對中國來講,冷戰秩序是分了兩步,先和美國建交——當然美中建交的犧牲品就是中華民國。另外一個就是89年和蘇聯的兩黨兩國關系正常化。89年冷戰秩序結束以及柏林牆倒塌都跟戈爾巴喬夫有關系,他是終結冷戰秩序的一個關鍵人物。戈爾巴喬夫之後的葉利欽很快就退出了和朝鮮的友好條約,這是一個軍事上的互助的條約,本來是韓戰期間或之後中、俄、朝三國的,俄方由葉利欽退出了。但朝鮮和俄國在前兩年簽署了軍事互助的協議。因為中國沒有退出,所以在普京和金正恩簽約之前,中朝是互為唯一的軍事伙伴,血盟是始終存在的。中朝血盟為基礎,現在再加上了俄國,俄國和朝鮮有協議,和中國沒有,但是有“無上限的友誼”這個解釋,但是這一點有爭議。這一次閱兵,最醒目的自然是金正恩和普京,那仿佛就是毛澤東、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再現。俄、中、朝一下子回到了在亞洲確定冷戰秩序的韓戰上,冷戰後,我們知道的後冷戰時期大家基本認為已經結束了,舊冷戰1991年結束之後有三十多年空前的全球和平時期,現在應該也結束了。那麼我們看到了中俄、朝加上伊朗,即被美國政界定義為“邪惡同盟”,DAN 伊朗畢竟地處中亞,對這邊東亞的影響小得多,那還是中俄朝三國了。
還有一個很醒目就是中亞五國全部都來了,這些傳統上是被視為俄羅斯的後院的國家,但是因為普京陷到了俄烏戰爭中間,對抗整個西方,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他被迫默認中共進入中亞,中亞五國和中國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簽約國家。
法廣:這五個國家剛剛參加了天津上合峰會......
鄭旭光:韓戰時的中國高度依賴蘇聯,現在顛倒過來,俄國高度依賴中國。所以因為俄國的勢力空前削弱,中亞五國和中國關系非常之緊密,另外它開放出西伯利亞的部分地區,讓中國作經濟開發。
另外,出席的國家中東盟也很醒目,東盟幾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也參加了,東盟是在戰略上要和中國保持接觸,維持和平,主要的利益是在經濟上。其他還有包括巴基斯坦和津巴布韋這些傳統盟友國家。不久前的印巴沖突中,巴基斯坦用中國的空戰系統擊落了法國的幻影戰機,可以說震動了整個軍工界,可以說一下就把中國的綜合武力從之前的第四或第五名提升到了美國之後。所以巴基斯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同盟……
總體來看,這次參加閱兵的國家都是圍繞著中國周邊。從這個角度來看,習近平似乎還是處於一個戰略守勢。他並不像剛上台的時候全球大撒幣,萬國來朝這麼一個局面,這次閱兵看樣子是戰略收縮防守的一個態勢。但是全球戰略收縮也可能意味著區域的攻勢。
習近平和普京之間互有所求,各有心腹事,習近平要的就是台灣的統一之戰。而普京對習近平可能很難要到吞並烏克蘭四州這樣的條件。中國目前立場不支持俄國吞並烏克蘭領土,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至今也不認可俄國對克裡米亞的吞並,中國明確支持的是反對北約東擴立場。普京和習近平還有一個共同話語:戰後秩序。普京主張要回到雅爾塔秩序,即俄羅斯(蘇聯)是世界兩強之一的位置,或者說至少是國際秩序的制定者,包括在前蘇聯地區,在東歐有話事權,普京要的恢復蘇聯雄風,恢復沙俄雄風。對於這一點,習近平會給予部分理解,最起碼非常堅定地反對北約東擴。習近平反對北約東擴,普京支持中國統一台灣,這也是他們倆的一個戰略的地緣政治的一個基礎。
法廣:另外,據中國官方的介紹,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數量多,初次亮相的占比高。那麼這樣的展示又折射出了什麼樣的國際和國內政治的考量呢?
鄭旭光: 應該說武器展示主要是耀武揚威,這個效果肯定是有的。習近平現在並不想正面的跟美國進行軍事對撞,但是他可以向其他的國家都展示這一點。如果說美國看到中國的軍力很強,事實上就要加大軍備,刺激美國搞起中美的常規武器軍備競賽完全有可能。通過閱兵耀武揚威是肯定的,對於周邊的國家,中亞五國,東盟十國,對印度,對於日本、韓國,菲律賓這三個美國的東亞地區的盟國,包括印度這樣的國家,當然是有震懾作用。
習近平的個性非常強,二十大以後他就基本上是個人獨裁了。毛澤東幾乎年年閱兵,習近平又是閱兵最多的領導人----------遠遠少於毛澤東,遠多於鄧江胡(他們一人一次),所以那個時候是和平,要發展,要韜光養晦,而且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所謂“集體領導”。盡管鄧小平標榜他是第二代核心,實際上不是那麼簡單的。習近平二十大之後和毛澤東基本一樣,是當之無愧的個人獨裁。而個人獨裁者,不管他有什麼特點,不安全感都最強,因為他要把其他的派系、勢力全部壓制住。閱兵就是要加強個人的聲望的。毛澤東曾告訴斯諾:“個人崇拜必須要搞,不搞就要垮台”。高華總結毛澤東的歷史,就認為博古在蘇區就沒有個人崇拜,沒有影響力,個人崇拜對於個人獨裁體制非常有用,所以閱兵就是一個很好的樹立習近平個人形象的方式。
我們考慮中共的行為,對於毛澤東時期、江胡時期和習近平時期應該有所區別地看待。獨裁者首先考慮個人的統治地位不穩,其次才是黨國的利益,再其次才是國際上的斗爭。從這個次序上來講,我覺得習近平通過閱兵,首先是顯示自己的權力穩固!獨裁者的尷尬是,一方面政治是黑箱,謠言很多。另外一個是精英分子希望他垮台,因為沒有哪個精英集團希望有個獨裁者壓制他們。
所以我們看到習近平的謠言會一直很多,只要他在,他的露面,就是顯示這些謠言可以不攻自破,仍然掌握著大局。在這點上,他和毛澤東應該是一樣的,毛澤東拼著命去接見紅衛兵,要見外賓,都是要顯示自己權力依然在手。習近平也已到了毛澤東晚年的這個狀態上了,他的時不時要顯示自己身體很好。比如他不久前去西藏,就是表明自己身體很好……
非常感謝鄭旭光先生接受法廣專訪。-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不吉利征兆?中國閱兵時 母雞不下蛋竟"打鳴"
- 北京閱兵七大異常 中南海暗潮洶湧
- 日本前首相反駁參加閱兵批判 稱彭麗媛用日語問好
- 被控殺大溫連環殺手的男子將認罪
- 險釀悲劇 加國一家遭怪流險被卷走
-
- 闖南極被拘兩月 華裔飛行網紅獲釋
- 裁決影響BC所有屋主 大溫這市上訴
- 4600萬大獎得主現身 考慮提前退休
- 網友曬出小費帳單 加拿大人破防了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最新異動:胡春華獲"總書記待遇"
-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央視:九三閱兵高清大圖合集(收藏版)
- 楊蘭蘭再添兩項"嚴重"指控,最高恐面臨7年監禁
- 我在騰訊全球總部看到最震撼的一幕
- 卡尼與特朗普長時間通話 有這進展
- 調查:多數加國人希望校內禁用手機
-
- 特朗普:向正密謀反美的普京和金正恩致最真誠慰問
- 普京邀請金正恩訪俄,金正恩祝普京:身體健康...
- 微笑、牽手、親密交談:中印俄領導人展示團結
- 關稅重創經濟 加央行可能再次降息
- 中國閱兵:外國領導人座次打破常規 發出清晰信號
- 跟中國有關的兩件事 讓西方不寒而栗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