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到了但川普没来 93阅兵精心计算
现在的问题是,习为何特别在乎全球南方对九三阅兵邀请的外国领导人作出的政治解读?因为在中美对抗中,北京真正的恐惧,不在美国本身,而是“第三世界的眼睛”。从供应链重组到科技遏压,再到地缘政治的围堵,北京到目前能够承受并延长这场对抗的外部原因,很大程度依赖全球南方的共鸣与合作。十多年间,“一带一路”铺了通道,金砖扩容搭了屋檐,上合组织建立了构架,对亚非拉的非西方国家的融资与基础设施项目,北京悉心经营的是一种道义资本——中国不是西方旧殖民秩序的继承者,而是它的替代方案与公共品的提供者。
正因此,北京对非西方社会如何观看自己极其敏感。如果城楼上出现“习—普—川”的同框,“非洲街头的电视”、“拉美社媒的首页”、“东南亚夜市的短影音”所传播的,就不是“中国与我们站在一起”,而是“三大国在说话,其他国家只配聆听”,这是北京在九三阅兵中最不想呈现给第三世界人民的,而此角度常常被观察者忽略。
国际政治中的某些政治后果,不靠档、不靠声明,只靠一张照片、一段几分钟的影视就能体现出来。天安门城楼具有巨大的符号能量,而“习—普—川”的并立画面,会瞬间压缩一切细节与解释,把中国十几年的叙事努力挤进一个简化为“新雅尔达”的框架。它无需字幕,就能在瞬间重绘世界图景:强者在上、世界在下。习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让这样一张照片成为历史的定格,把中国的“南方代表”叙事撕开缝隙。
舞台剧场要中心位,叙事政治要正当性,但那一张照片,会同时击穿两者——可以把这称为“同框的视觉暴力”。所以,与其在华盛顿面前多一次示好的姿态,不如在全球南方面前少一次误读,此乃北京九三阅兵的“政治正确”。从这个角度说,川普缺席阅兵式,反而成了习稳住阅兵叙事的“必要牺牲品”。
从川普渴慕强人政治和剧场政治来看,他本人或许十分想来北京观看阅兵,未必在乎美国国内舆论对他的刺耳批评,更不会在乎国际舆论“霸权同盟”的解读,但习肯定会在乎“第三世界的眼睛”,在乎天安门城楼的并立画面给全球南方人民呈现的 “视觉暴力”。全球南方对中国的信任,是北京对美长期竞争中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战略资产。如果一朝闪失,未来恐怕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成本才能弥补。可见,即使北京真的向川普发出过某种试探式信号,习最终也会因为“舞台—叙事”的双重顾虑而收回。
习在九三阅兵上对邀请金正恩与川普的不同考量,映照出了北京要扮演的角色类型。对金正恩,北京可以、也愿意呈现“庇护者姿态”;对川普,北京必须避免被拖入“霸权的并列关系”。前者补强中国的叙事与地位,后者则会让十年苦心化为乌有。
有人会说,我是否言之过重。也许。但对北京来说,当下正是和华盛顿处于对抗的关键阶段,每出一次牌都要慎重,不能浪费出牌机会。稳住全球南方对中国的信任,在北京,始终是它的外交要务。
中国九三阅兵26国领导人的出席名单,是一张关于舞台、叙事与权力的计算表,金正恩的在场与川普的缺席,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习近平可以邀请“弃儿”金正恩,来展示中国的庇护姿态和巩固传统势力范围,却绝不能邀请“强者”川普,从而侵蚀中国对全球南方的道义资本,撕裂全球南方对中国的支援基础。外界从这个对照中,可以看出中美结构性矛盾的本质。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视频
相关功能
加西网微信公众平台
加西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