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為什麼要讓我們下一代牢記"十四年抗戰"?
今天上午9時,九三盛大閱兵就將在北京舉行,天安門廣場布置及相關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6種顏色的8萬只氣球和8萬只和平鴿,將於清晨運抵廣場。
景觀布置遵循“尚中”原則,也就是以北京中軸線為主要通道,兩側對稱布局。在顏色選擇上也相對統一且莊重,分別是紅、金、綠。
來自首都40所高校的3000名大學生合唱團,將在廣場唱響《松花江上》《保衛黃河》等抗戰主題歌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兩座年號台,矗立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面的兩側,托舉起1945、2025年號。
左右年號台各七只和平鴿雕塑,象征著中華民族十四年抗戰的光榮歷程。
在2015年九三大閱兵之前,社會上、報刊上、影視劇裡……普遍還是將抗戰這段歷史稱為“八年抗戰”。
今天,“十四年抗戰”已經廣為人知,成為社會共識。

在對下一代的教育方面,2017年1月10日,為貫徹中央相關精神,全國中小學課程教材都已經落實了“十四年抗戰”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戰”說。
我們的下一代,需要記住的是“十四年抗戰”概念。
“八年抗戰”強調的是“七七事變”之後的抗戰,但淡化了中國人民自“九一八事變”以來自發的抗戰歷史。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很多因素影響下,“八年抗戰”成了主流。
樹立十四年抗戰概念,是要把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专题)侵略者的歷史,更科學,更完整、更全面地展現給後人,也更能為後人所理解。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