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5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在中国,二战期间日军在华暴行的记忆,始终是民族情感与历史叙事交织的敏感地带。每当相关事件被重新提起,往往会引发新一轮关于历史创伤与民族情绪的舆论浪潮。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南京大屠杀”和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细菌战。
今年夏秋的中国院线,两部讲述这段历史的电影成为焦点。7月底上映的《南京照相馆》在不到20天内录得中国官方统计的逾20亿人民币票房,成为暑期档最热影片。而另一部《731》则一度被指因内容过于残酷而延后上映,将在9月中旬登场。
在二战结束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两部话题之作的推出时机不无象征意味。中国也不掩饰其历史记忆讲述背后包含的政治意义:《人民日报》评论称《南京照相馆》是以“情感互触”唤醒历史记忆以及年轻一代的“时代责任”,而《731》更是由东北多个省市宣传部参与制作,政治讯号更为直接。
这些电影承载的不仅是对残酷战争历史的回望,也是当代中国如何向新一代观众讲述和处理这些集体记忆的信号。
主旋律对抗否认主义
“这些电影常有‘主旋律’特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中国文化学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向BBC中文表示,“不仅是娱乐作品,也被当作民族主义宣传与教育工具”。
这位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博士指出,数十年来中国拍过多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主流电影,而这最新一部本质上是在沿用既有套路:以照片作为核心,透过虚构角色保存证据,从而向世界证明历史的真实性。
图像来源,EMPEROR MOTION PICTURES,《南京照相馆》故事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拍下的照片展开。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线取材自大屠杀期间的两名年轻中国人罗瑾和吴旋冒险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真实事件,叙事结构延续自1987年的电影《屠城血证》。两部电影中,两个真实人物都被虚构的多人角色取代。
“为什么这么多电影都执着于证据?”白睿文说,“很大原因是多年来日本方面多次否认南京暴行。”
从1990年右翼人士石原慎太郎称南京事件为“捏造”,到2023年日本高级官员试图否认大屠杀的存在,多年来日方的每一次否认都会激起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应。白睿文认为,这促使了这些电影总在反复强调证据。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觉得这个趋向蛮悲哀,”他说,“好像在中国,南京大屠杀的整个文化论述有点走不出日本人否认的阴影。”
他表示,这种对证据的执着,陷入了“日本否认主义与中国证明之间的恶性循环”。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日本有媒体和网民批评其渲染日军暴行、煽动仇恨,并指控是“中国官方支持的反日宣传”。《731》原定7月上映,但在传出家长联名抵制和日本外务省多次抗议等消息后延期,最终由《人民日报》宣布定档9月18日上映,那是中国东北抗战的纪念日。
白睿文说:“双方都把这些电影当作文化武器来使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第十二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作品展播 |《春天的信箱》
- 影后金高银韩版《VOGUE》封面大片,"电影脸"大女主优雅迷人
- 导演娄烨发公开信 呼吁拯救电影《三个字》
- 身价140亿中国网红夫妇挪威捡垃圾 叹好东西太多
- 23岁花美男无套大战7女友 吓坏医生
- 温哥华贷款经纪 解决各类疑难贷款
-
- 家是城堡!保守党拟推此法合法自卫
- 加拿大研究:红肉不背锅 可能还抗癌?
- 罗晋《目之所及》首播热度6500,观众却要求下架,理由很一致
- 性取向成谜,官媒怒斥被保姆举报?
- 吴世昌先生致信央视:"立即停止播映《武松》这类货色!"
- 大温一民宅惊现遗骸 疑似失踪女子
-
- 习会见柬埔寨国王与王太后再现蹊跷
- 邻里愤怒!温东的废弃屋成安全隐患
- 李连杰公布病情 直言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 骗子扮中国警察 大温华人损失52万
- 两因素导致加国贸易逆差暴增23倍
- 倪妮:我很欣赏樊振东,他在台上又稳又准又狠
-
- 名单公布 普京、金正恩等26国元首将出席阅兵
- 温哥华牙医诊所 经验丰富服务全面
- 突发:川普政府批准向乌出售8.25亿美元武器
- 93阅兵未见无西方领导人?北京已读乱回
- 中国赌客少了 世界赌博之都大难临头
- NAV Canada正招聘 年薪高达20万元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