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30 | News by: 金台资讯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电视剧《扫毒风暴》剧照。 片 方供图
禁毒题材是影视创作中一个沉重的主题。从《湄公河大案》到《破冰行动》,再到近期与观众见面的《扫毒风暴》,我一直围绕禁毒题材进行创作。
这样的“再写一次”,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延续,更是一次又一次的现实回响。禁毒题材值得反复书写,不只是因为它的戏剧张力,更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沉痛警示。毒品问题就在我们身边的隐秘角落潜伏着。
2013年,我开始《湄公河大案》的剧本创作。最初只是缘于一张新闻照片——13名中国船员在金三角水域被残忍杀害。这起跨境大案震惊中外,很多人也许只记住了糯康这个名字,但我更在意、更想展现的,是缉毒民警无畏无私的奉献和牺牲。
我和拍摄团队一同去云南西双版纳采访时,一位参与“10·5”案件的干警对我说:“我们不是不怕死,是怕抓不到他。”表达很朴素,却震撼了我:缉毒警察们的这番话,彰显了一种置生死于度外、誓把毒魔绳之以法的信念。这信念令人动容。所以在《湄公河大案》里,我没有设计英雄式主角,而是让每一个角色都还原“真实”:他们也会疲惫、愤怒、迷惘、恐惧,但他们依然选择走下去。这种“走下去”的执着就是信念。
2019年,我参与创作《破冰行动》。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本土最特殊的禁毒战场——雷霆扫毒的“雷区”。
“雷霆扫毒”真实原型案件发生在广东汕尾陆丰。一个小小的村落,曾经制造全国1/3的冰毒。毒品带来了钱,也带来了枪支、暴力和腐蚀力极强的“保护伞”。我们在创作时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这群人,是怎么沦陷的?”而我们的民警又是怎样穿越层层迷雾,把整个犯罪网络连根拔起的?禁毒,是我们社会治理的底线战场,是“人民战役”的典范。
《破冰行动》的原型案件从侦察到抓捕,一共历时3年。3年里,有人牺牲,有人隐忍,有人背负误解,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这部剧播出后,不少基层民警发来信息说:“谢谢你们,替我们表达出了心声。”这是对编剧最大的安慰。
《扫毒风暴》是我近年来对禁毒题材的一次“逆向溯源”式创作。与其说是写现在的缉毒斗争,不如说是回望——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国毒品问题趋向复杂化。剧中原型案件发生在那个合成毒品刚刚崛起的阶段,毒品制造者藏身山林、城乡接合部甚至一些隐秘的实验室。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毒贩”,而是懂得化学工艺并深谙反侦查技术的人。他又极具伪装能力,甚至披着合法的外衣游走于灰色地带。那时候的禁毒战线,比以往更难、更深、更凶险。
创作《扫毒风暴》时,我和主创团队花了大量时间查阅资料、采访一线干警,只为还原那一场中国禁毒历史上的“隐秘战役”。观众会看到剧中人孤身卧底、一次次潜入毒窝,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最难的不只是抓人,而是识人;不只是暴力对抗,而是心理博弈。我看到观众留言说,“这部剧的风格和气质都和以前不一样。”是的,因为这部剧不是讲“结案”的爽快,而是讲“追凶”的沉重。我们想让人看到,在毒品渗入社会的那些年,缉毒民警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又付出了什么。
禁毒题材为何能一写再写?因为毒品是社会的毒瘤,永远需要被警醒、被戳穿、被正视。写禁毒剧,其实不仅仅是写警察破案,更是在记录一场“没有硝烟却牺牲无数”的战争。
《破冰行动》播出期间,有个刑警队的老队长打电话给我说:“你写的那个人物,我认识。在现实里,他后来死了,死于一次卧底行动。他有个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我们写的是电视剧,他们过的,是血与火、刀与影的真实人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乘警给穿吊带女乘客发提示卡,暖心为何引发争议?
- 为何美国房市"既不好买 也不好卖"
- 英伟达特供中国的芯片 为何成为中美AI竞争焦点
- 驻加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请做此事
- 温哥华贷款经纪 解决各类疑难贷款
-
- 大温这公园惊现色魔 女子险遭性侵
- 很多人不知道 搭乘经济舱有7大免费服务
- 10年坠毁8架 中国战斗机成"炸弹"
- 加国三大航空机票促销 今晚就截止
- 中产破产富人扛不住 中国经济陷负循环
- 宋佳吐槽"美丽刑具"上热搜,向佐爱惨了,这份PPT却骂疯了!
-
- 创历史 博励治补选有200多竞争者
- 中国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如何逐步推行?
- 女主播传播淫秽言论被处罚:直播间160多人观看
- 突发!加国放弃继续推全民药物保险
- 听花岛《太奶奶2》上线首日红果热度值破亿
- 欧盟官员谈中欧峰会:北京很"狂"
-
- 总统赖清德谈大罢免结果 贴文秒遭网友灌爆
- 温哥华资深地产经纪 工作诚信认真
- 加国人心碎 父母祖父母团聚太难了
- 释永信10年前受访回答这题 竟不断跳针…
- 华人赴美探亲惨遭杀害 主嫌逃回国后被引渡归案
- 最新全球寿命排名出炉 日本女性40年蝉联第一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