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3 | 來源: 研究事兒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刷新熱度:熱點話題與熱點人物擦出火花
張桂梅作為時代楷模,近年來媒體曝光率高,相關報道量大面廣,其先進事跡早已為大眾熟知,是極具社會影響力的正能量IP。如何將老典型寫出新熱度?人民日報把握了兩個重要時間點,一是全民關注的高考期間,二是連續15年送考這一節點。將高考這一社會熱點話題與張桂梅這一熱門典型人物有機結合,講出了新故事,形成了新熱度。
6月9日,6版“守望”欄目推出報道《守護大山女孩的“人生考場”》。教學樓清晨緩緩亮起的燈光,陪伴張桂梅送考的小喇叭,熟悉的送考歌聲旋律……在一點一滴的細節裡,張桂梅的身影漸漸清晰,場景化的表達讓讀者身臨其境,仿佛在現場見證這些大山女孩們向著自己人生的重要考場出發。對於張桂梅而言,15年來,送考年年有,今年有什麼不同?報道突出了其中的變化:“從最初希望孩子們‘別回頭往高走’,到希望孩子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張桂梅也改變了不少”。從“走出大山”,到“回到家鄉,努力托起大山的希望”,不同的人生選擇,折射更多元的幸福觀、奉獻觀、青春觀、價值觀,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對個體的塑造與完善,也讓讀者看到湧現出更多“張桂梅”續寫感人故事的希望,報道中的情懷和溫度得以進一步延展。
力求在場:“無濾鏡”細節觸達人物內心世界
典型人物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只有“硬核”和嚴肅,講述張桂梅作為普通人的訴求、感受和日常,才越能回歸到立體、真實的人,越能與網民形成同頻共振的情感共同體。以“送考”這一具有儀式感的場景為切入點,跳出對張桂梅形象的標簽化描述,通過近距離跟拍、陪伴式采訪,借助細節深入探索人物精神世界,挖掘張桂梅故事背後深厚的家國情懷。
系列融媒報道采用了大量紀實跟拍手法,如實記錄張桂梅的日常工作和與學生的互動,沒有過多的拍攝剪輯技巧和“炫技”包裝,注重原汁原味的呈現、不加雕琢的直出,用人物本身的真誠打動人、感染人。《高考第一天,張桂梅校長再次親自送考》選取了張桂梅在工作人員攙扶下上樓梯送考的畫面,其中一個細節感動全網:張桂梅上了幾層台階後停下來扶腰喘氣。該視頻在抖音平台的點贊超過300萬,播放量超1億次。《第一場考試結束,擔心食堂孩子們打滑,張桂梅默默平整地墊》短短22秒的視頻,沒有一句人聲,只有張桂梅彎腰整理地墊的畫面,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連續送考15年,68歲的張桂梅依然是那個最緊張的人》記錄的是張桂梅得知有一個學生身體不適後,第一時間安排送醫。視頻中,她用小喇叭喊道:“你快點吧,祖宗”,讓人覺得真實可愛,對學生的愛意溢滿屏幕。
從6月7日清晨跟著張桂梅查早自習,到送考車上拍攝張桂梅和孩子們齊唱《萬疆》,再到捕捉張桂梅艱難地爬著台階送孩子們進考場的細節,以及孩子們在校最後一晚的依依不舍,采訪團隊用紀錄片式的真實影像質感和鏡頭語言傳遞暖心瞬間,再配合側重高光片段、情緒爆點的剪輯,拉滿觀眾的情緒值。有網友留言:“像是陪著張老師送考了一樣,感受到了什麼是偉大”。從現場語境入手,營造故事情境,再進一步感悟人物心境,原原本本的記錄,打開了網友進入典型人物內心世界的通道,為人物的人格魅力而共情共鳴。
創新畫風:情感化敘事讓主流價值柔性傳播
只有現場細節會讓作品流於表面,要展現人物更豐盈的精神世界,更復雜的心路歷程,離不開第一人稱的深情講述。訪談視頻《人民日報記者獨家對話張桂梅:有一口氣就發一口氣的光》,全景式記錄了張桂梅送考15年歷程中的變與不變。為什麼堅持15年親自送考?張老師捐給國家博物館的小喇叭有怎樣的故事?明年還會繼續送考嗎?帶著這些問號,本報記者與張桂梅展開了一場深度交流對話。送考的快樂、等候的焦灼、信仰的力量……22分鍾的長視頻,注入飽滿的信息含量和情感含量,讓人不覺冗長。當被問及最初為什麼要送考時,張桂梅的回答十分樸實:有點擔心,想陪著孩子們。正是懷揣這份陪伴孩子們實現夢想的初心,在一年又一年的堅守中,張桂梅書寫了平凡人的偉大與光彩,也從15年送考的細節變化裡透視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
短視頻《張桂梅致畢業生的一封信》采用第一人稱書信體的形式,以張桂梅本人的口吻訴說對學生的囑托和期待,“讓你們在最好的年紀,體驗一次為了目標全力以赴的過程”“當你讀了很多書,你就會知道,人生有很多種可能性,努力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你們要敢想、敢拼、敢走到大山外更大的世界去,活出一個燦爛無悔的人生”……被稱為“燃燈校長”的張桂梅,用質樸真摯的話語激勵著學子們,以自己的奉獻傳遞信仰的明燈。這些話語不僅是對華坪女高的孩子們說的,也是面向廣大畢業生和青年的寄語,有效增強了系列融媒報道的共情力,在人民日報視頻號獲得閱讀量、點贊量、轉發量三個“10萬+”,展現了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顯著成效。-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亮劍》假如貴婦人電話打給了李雲龍,他會怎麼處理趙蒙生?
- 西海岸多座火山突然復活 高度關注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 加國華裔女市長又秀舞技 全城尷尬
- 媒體:名校畢業生,"瘋搶"保潔飯碗?
- 殲-15總設計師孫聰:未來的艦載機將會更智能
- CVB2025上半年電視劇收視報告發布,東方劇場前十占七
- 持綠卡返美被拒 加國川粉男裂開了
- 《以法之名》再出巨大漏洞,柳韻被嚴重降智,一個降價房就被收買
-
- 真的熱死了!西班牙今年夏天 超過千人因高溫喪命
- 震驚!聯邦3年要省250億大裁員要來
- 加國穆斯林女子遭群毆 兩女孩被捕
- 剩飯照吃 40℃不開空調:老一輩摳門刻進骨子裡
- 俄外長在朝鮮見了金正恩,還回答記者11個問題
- 王毅用"4個關鍵詞"概括中美關系下一階段
-
- 華人女子回國,剛下飛機就不幸身亡,只因忽略...
- 突發!特朗普變卦 對加國征35%關稅
- 被醫生建議"死去"的患者:不給治療、不讓轉院...
- 溫哥華牙醫診所 經驗豐富服務全面
- 福特CEO:把中國汽車運到美國拆解"學習"
- 溫哥華擬1/3地區允建高層社會住房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