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07 | News by: 陈静/看中国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润”日本 国内环境变化是催化剂
政治气氛趋紧:言论空间收缩、教育政策变动、对个体自由的限制让一些人产生“安全焦虑”;经济下行与内卷加剧:房价高企、就业困难、民营企业压力大,尤其年轻人面临“考不完的试”和“卷不动的生活”;社会流动瓶颈:中产阶层难以上升,教育竞争激烈,不少父母为了子女的未来选择出走。
这些让人产生一种“留在中国很难有希望,出去至少能喘口气”的心态。
日本的吸引力:理性与感性并存
距离近,文化熟悉:对中国人来说,日本相比欧美语言和文化障碍更低,从饮食到生活方式较易适应;治安好,社会稳定:法律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个人自由程度比中国更大;教育体系规范:日本的小学至大学教育透明、公平,尤其受到中产家庭青睐;签证与永住路径清晰:留学、工作、结婚、投资等都有可行途径,五年十年可取得永住;医疗与养老保障好:对中老年人尤其有吸引力,养老负担比中国一线城市轻。
“润日”是否真的是理性选择?
这要分人来看。可以从三种人群来分析:
高素质技术人才/中产家庭:这些人具备语言、学历、资源、社会适应力;能快速进入日本社会,享受教育与职业环境;这类人“润”的成功率较高,也最理性。
靠低门槛项目出走的群体(如技能实习、假结婚、黑工):虽短期内达到“离开中国”的目的;但在日本难以获得尊重与长期稳定身份;
常陷入劳动压榨、孤立、违法边缘,最终失望。
被舆论情绪影响的跟风者:缺乏语言、无明确规划,只是“润”为了逃;很容易遭遇文化冲击、职业瓶颈、心理压力;最终既不适应当地,也难以回头。
看到的是希望 还是过度美化的想像?
“润”是一种移动,也是一种心理投射。很多人将对中国的焦虑,转化为对海外生活的理想化。但实际上:日本是发达国家,但不是乌托邦;外国人永远处于社会边缘,歧视与限制仍存在;
融入过程慢、孤独感强、上升通道有限。而中国虽面临问题,但也并非毫无希望。关键在于:你在哪里能活得更有安全感与尊严感?
与其说是“润日本”,不如说是“寻找另一种可能”。今天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去日本,不仅是对现实环境的回应,也是对个体价值的一种重新追寻。在这种背景下,“润”不仅是一种空间移动,更是一种价值选择。
但润不等于逃避,更不等于解脱。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是因为去了哪里,而是因为准备好了去承担那里的代价。
都有哪些名人“润”去了日本,他们为啥要去日本?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北京当局自2020年以来对中国科技行业施以一连串强力整顿后,曾经风光无限的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已悄然在东京居住了将近半年之久。这一动向,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知情人士透露,马云在日本的生活低调而规律。他不仅常前往乡村旅游,沉浸在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之中,还时常往返美国与以色列,显然并未完全“隐退”,而是依然保持着全球视野和一定程度的国际人脉活动。他与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的深厚友谊,也使其在日本拥有稳固的商业与私人关系网络。孙正义正是阿里巴巴早年最关键的投资人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女性又不站着尿尿,为什么裤子的开口都在正前方?
- 《亮剑》为什么王承柱的牺牲,才是对李云龙打击最大的事情?
-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深陷债务深渊
- 温哥华地产经纪 经验丰富诚信可靠
- 中国旅行团在意大利被集体洗劫 仅20分钟
-
- BC中年夫妇能否用GICs升级大住房?
- 傅立民:美国忘记了很多事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 温市办加国最大日本夏季节 美食云集
- 来中国出席九三阅兵,是李在明的最优且唯一选择
- 日本要对不生孩子的人收税了,但大概率没啥用
- 才子与色鬼|蔡澜身后,一段至死不休的风月公案
-
- 家被强拆 北京大爷持斧站屋顶抵抗
- 纷纷回流,越来越多人逃离加拿大 人口"倒退"
- 人民日报这是发出什么信号 求是网转载又被删
- 列治文官员最高薪达58万 超马保定
- 温哥华牙医诊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务
- 吃相难看?韩红向贵州捐款930万 刀郎被网友逼捐
-
- 全程呲牙咧嘴,台词含糊不清,连影帝任达华都带不动这个拖油瓶!
- 悲剧!温村经济将因人口下降而放缓
- 加国不能开枪自卫?看法官最新判决
- 民调:近40%美国人支持马斯克建党
- 2025新车质量榜出炉 这品牌居首
- 《以法之名》预告:专案组查实孙飞秦红军,禹天成失算彻底杀疯了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