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來源: 加美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本文刊發於紐約時報觀點版,作者羅伯特·魯賓是Centerview Partners的高級顧問,曾在1995年至1999年擔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是哈佛大學教授和專欄評論作者,接替魯賓擔任財政部長。
特朗普在競選時曾承諾,他的政策不會增加債務。上任前,他誓言要“恢復我們國家的財政理性”。但他的“大美麗法案”卻恰恰相反。
我們曾在一位同樣做出過這種誓言、並且認真踐行的總統手下任職。
我們是比爾·克林頓經濟團隊的成員,當時聯邦預算實現了平衡,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唯一一次。
在幾乎所有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做法都與上世紀90年代成功之處相反,並對美國經濟構成巨大風險。
這兩個時期之間有重要的相似之處,都是在面臨嚴重財政問題和被新技術快速改變的經濟形勢下上任的:當時是互聯網,如今是人工智能。
在那個年代,我們采取了“抱最好的希望、做最保守的打算”的策略。我們把縮減赤字的政策和刺激投資的政策結合起來,帶動了一個良性經濟循環:增長、赤字減少、利率下降,從而促進更多投資和增長。
財政負責有助於抑制通脹,因為伴隨著對聯邦儲備委員會獨立性的尊重,以及對強勢美元重要性的認可。
這一屆政府的做法可能會讓這個循環逆轉。他們削弱聯邦儲備委員會、征收關稅,還通過了一個比“大美麗”更“預算破壞型”的稅收和政策法案。
美國財政狀況令人擔憂的理由很多。國家債務規模已經和整個經濟產出相當,如果這個立法方案通過,到2035年可能增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35%以上,年預算赤字可能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8%。
相比之下,克林頓時期我們擔心的是到2000年債務水平會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65%,現在對赤字問題的漠視要嚴重得多。
不可持續的財政軌跡,會有真實的後果:更高的利率和資本成本,企業信心受挫,私人投資被擠出。
隨著巨額國債變得難以被市場消化,這還可能引發金融動蕩。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波動的世界裡,這會降低我們應對經濟或地緣政治威脅的靈活性。
再加上對聯邦儲備委員會獨立性的攻擊和關稅措施,還會推高通脹風險。
面對問題較輕的局面時,克林頓在預算制定中表現出嚴謹、透明和注重事實與分析的態度。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的特點是混亂和缺乏紀律。
那個所謂的“政府效率部”聲稱每年要節省2萬億美元,結果只聲稱找到了1900億美元,實際節省幾乎肯定更少。
實際上,“政府效率部”對國稅局的削減會抵消所有節省,甚至讓政府收入狀況變得更糟:未來十年將有數千億美元本該收取的稅款無法入賬。
目前在國會審議的法案中包含的大規模削減,反映出與“政府效率部”類似的“砍光燒盡”式做法。法案會從醫療補助和兒童健康保險項目中削減超過1萬億美元,但特朗普政府卻聲稱沒有一個美國人會失去醫保。
實際上,將有超過1100萬人失去保險,學術研究表明,這可能在未來十年導致至少10萬起本可避免的死亡。
其他削減措施會在美國家庭電費上漲之際限制太陽能生產,還會損害本可擴大創新能力的教育投資。
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我們依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這個無黨派機構的評估,來判斷我們提案的可能財政影響,即使不喜歡它的結論。
這個辦公室估算,這項支出法案連同新增借款成本,在未來10年內可能使債務增加近4萬億美元。如果法案裡各種臨時條款最終永久實施,債務增加將超過5萬億美元。
特朗普總統團隊的回應不是調整政策,而是攻擊評估人員,並使用會計手段來做假賬,比如把任何設定到期的政策都當作會被延長來處理。
對這些預算操作,更合適的稱呼是“幻想思維”。
克林頓時代財政方法的關鍵部分,是把支出削減和收入增加結合起來。
那時和現在一樣,光靠削減開支根本無法實現足夠的赤字縮減,除非砍掉社會保障這樣的基本項目。現在對財政收入的需求比克林頓時期要大得多,那時還有冷戰結束帶來的和平紅利。
如今我們起步時債務就更多,而且鑒於地緣政治現實,我們很可能還需要增加軍事開支。
政府當然可以、也應該變得更高效,但如果沒有大幅加稅,我們無法實現長期繁榮所需的穩健財政軌跡。我們不該出台一個給富人減稅數萬億美元的立法方案,而是應該從頭開始,想辦法增加數萬億美元收入。
我們可能正處在類似互聯網革命的技術進步時代,財政困境威脅著我們利用這種機遇的能力。幸運的是,為了回到可持續的財政路徑,我們不需要像90年代那樣實現預算平衡。
我們需要做的是扭轉當前趨勢,讓債務和經濟的比率下降,而不是繼續上升。
可惜,這項立法恰恰做了相反的事。有責任感的國會應該拒絕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中國財政部長在美國談關稅問題(圖
- "一代超市王"人人樂正式退市 慘淡收場
- 又一位25歲美女網紅去世 死因成謎
- 范志毅"黑臉",徹底揭露五哈節目組,背後真相曝光
-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經紀吐血總結:這4種公寓天生"硬傷"
- BC青少年跳崖身亡 大溫類似事頻發
- 特朗普宣布對日韓征25% 這5國麻煩
- 大溫房市銷量上月降10% 好消息是
- BC省男子慘遭灰熊咬傷 需空運送院
-
- 溫村兩座天車站新規劃要增1.9萬人
- 亞裔女醫生家中慘死 其夫被控謀殺
- 劉亦菲缺席輸不起?44歲宋佳再拿白玉蘭視後,脫掉高跟鞋換人字拖
- 王欣瑜溫網失利,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 悲劇!溫村經濟將因人口下降而放緩
- 打破那扇窗之後中國就有救了嗎?
-
- 吃相難看?韓紅向貴州捐款930萬 刀郎被網友逼捐
- 辦公室被炸BC華裔女議員收死亡威脅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人民日報這是發出什麼信號 求是網轉載又被刪
- 全程呲牙咧嘴,台詞含糊不清,連影帝任達華都帶不動這個拖油瓶!
- 為何BC最大造船廠沒有競標BC渡輪?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