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6 | 來源: 渤海旋渦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如今高校院系公眾號已成為互聯網數一數二尷尬的存在:沒人看,但必須發;內容無聊,但必須“正能量”;排版丑得刺眼,但沒人覺得需要改。 它們如同自媒體時代的電子垃圾:批量生產、無人消費、卻頑固地占據著信息流的一角。
我更認為這是一場自嗨的“信息投喂”:學生不看,老師轉發,領導滿意。 每次點開院系公眾號,不是會議記錄就是獲獎喜報,要不就純是為了湊數,毫無意義的拼圖。我們學校公眾號最喜歡搞的就是:中秋來啦,來著幾個地方領月餅,結果打開一看,是學校不同地方的圖片再p一個假月餅上去。
真正有用的信息,反而被淹沒,學生需要什麼? 需要選課前不同選修課的內容介紹,內推的實習機會,期末考試重點,便捷的校園服務…但院系公眾號在發什麼? 《XX教授榮獲某某學術獎》、《我院成功舉辦XX座談會》(配圖:一排後腦勺) 。結果學生被迫關注一堆無用賬號,重要信息反而要去表白牆甚至小紅書找。
另外,不知道為什麼,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學院公眾號還能做到仿佛停留在2005年的排版,堪稱美學窪地,配色必須是淺藍、粉綠,圖片永遠模糊,小標題必用小組件,外加一個莫名其妙的外框,仿佛由60後領導親自指導排版,審美停留在QQ空間時代。
這就是小圈子的自娛自樂:體制內的“朋友圈表演”,高校院系公眾號的本質,是“寫給領導看的工作匯報”,而非面向學生的信息平台,就好像現在高校很多內容只是為了給老師一份工作,而非教會學生內容。核心KPI是讓領導覺得“我們學院很活躍”。
我可以做到10分鍾完成一篇院系公眾號推文,因為實在是同質化嚴重:所有高校公眾號,長得都一樣,就好像小紅書的探店標題。
現在你可以自動生成一篇公眾號:
step1:院系公眾號標題模板(請任選其一組合)
《XX學院召開XX會議》
《喜報!我院XX同學榮獲XX獎》
《學習貫徹XX精神,XX學院在行動》
step2: 內容模板(萬能公式)
開頭:“為進一步貫徹落實XX,我院於X月X日召開XX會議……”
中間:領導講話要點(直接復制會議紀要)
結尾“與會師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未來將……”(實際上輔導員通知必須全員參加,會議上大家要不寫作業要不刷手機)
step3:配圖模板(不用相機,絕對不用大光圈,也不用修圖)
領導講話特寫(2張)
抬頭聽了一會的學生/老師特寫(1張)
全場鼓掌鏡頭(1張)
合影(必須帶橫幅,且領導站C位)
step4:去秀米套一個免費模板
恭喜你,成功生成一篇學院公眾號推文^ ^
為什麼高校公眾號成了“電子垃圾”?我們也從學生時代過來,真的不知道寫什麼學生愛看嗎?但其實這是體制化運營的必然結果,沒人對讀者負責,領導覺得“發公眾號=宣傳工作到位”,文章在發出去的一刻使命就結束了。運營者通常是“被迫兼職”的系學生會成員,無專業培訓。再加上審核的層層把關,閹割,最後只剩最安全的廢話。
高校院系公眾號的尷尬,本質上是形式主義的新媒體縮影——為了存在而存在,為了發布而發布。當一篇推文的全部意義,僅在於“證明我們發過”,那麼它和垃圾郵件有何區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從電子垃圾中提煉黃金的新方法找到了(圖)
- 2025上半年央視劇收視率排名 《藏海傳》10名開外 第一收視3.59%
- 開發商轉向 素裡迎數百套新出租房
- 慈禧太後的最後24小時,幹了六件荒唐事...
-
- 發動機故障 加國日產召回近4萬輛
- 可怕 BC"橋頭怪"把別人的車扔下橋
- 貴州洪災27歲女生"自救"引發巨大爭議....
- 父母離世,"全職兒女"被斷供:我連外賣都點不起了
- 丈夫被驅逐溫哥華妻子同去 結果..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 國慶日前夕大溫汽油價格保持低位
- 鹿晗關曉彤八年感情成猜謎,挺唏噓的
- 為什麼歐洲最好吃的中餐館總在紅燈區?
- 列治文官員最高薪達58萬 超馬保定
- TVB港姐冠軍曬14歲清純舊照,被贊純天然美女
- 大溫這兒谷倉被燒毀 2萬只雞死亡
-
- 房價不敢跌?加拿大住房部長的難言之隱曝光
- 溫村兩座天車站新規劃要增1.9萬人
- 慘了! BC人口流失 影響大溫地產業
- 看不到希望 中國年輕人神秘學盛行
- 伊能靜秦昊現身巴黎,夫妻狀態差引熱議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