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3 | 來源: 印象與邏輯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馬斯克 | 字體: 小 中 大
在川普、馬斯克、澤連斯基等各方博弈日益激烈的2025年,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終於接受深度專訪,首次公開談論tariff政策的真實邏輯、美聯儲的局限、馬斯克的個性邊界,以及烏克蘭戰爭背後的財政博弈。他是權力棋局中最安靜的玩家,卻握有最關鍵的籌碼。這是一篇不容錯過的對話實錄,也是一位財政舵手的心靈透視。
在川普的新內閣中,若要在一眾喧囂與強勢之間辨識出一位真正“行事有力、卻不事張揚”的關鍵人物,貝森特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存在。
他並非舞台中央那種主角型人物。初登政壇時,他給外界留下的第一印象近乎笨拙:拘謹、木訥,緊張時甚至會口吃。可正是這份未經雕飾的“平凡”,構成了他通往權力核心的獨特路徑。他就像一個躲在戰鼓背後的指揮官——不喊口號,卻贏得信任;不搶風頭,卻始終在場。
幾日前,《紐約郵報》刊出了他的一篇重磅專訪,由著名記者 Miranda Devine 主持。這篇分為十章的深度長談,不僅揭示了貝森特在貿易、財政、對華政策等重大議題上的清晰思路,更勾勒出一個復雜、克制,卻極具洞察力的靈魂畫像。
他的成長軌跡充滿了反差。他出身南方富裕家庭,父親卻兩度破產,少年時代便親歷“上流幻滅”帶來的落差。他曾渴望投身海軍報國,卻在征募過程中因個人性取向遭到婉拒——那是一個舊時代的隱性制度,一段無聲的拒斥。他轉身投向金融世界,開啟了一條完全不同的命運之路。
而這條道路,一開始便驚艷得近乎傳奇。1992年“黑色星期三”,貝森特作為索羅斯旗下核心交易主管,主導做空英鎊的行動,僅一日便為基金賺得超過10億美元。那不是一場緩慢累積的勝利,而是一記金融史上的“瞬間斬首”——動搖了英國央行,改寫了國際貨幣格局,也奠定了他在全球金融界的地位。
如今,他卻成為川普政府中最倚重的財政舵手。這種從全球資本左翼陣營轉向保守主義核心的轉身,令人側目。但在他看來,無論身處何方,真正的力量從不來自高聲宣示,而源於內在秩序。這是他的人生信條,也是他參與治理的風格。
在訪談中,他用一句意味深長的比喻談到與馬斯克的關系:“如果馬斯克是維京人,那我就是忍者。”前者張揚果決,後者內斂冷靜。這不僅描繪出兩種個性風格的分野,也映射出他一貫的政治哲學:深藏不露,靜中藏鋒。
他是川普政府中出征次數最多的部長之一,也是少數不依賴媒體“人設”卻在實權結構中分量極重的官員。在聯儲與白宮關系微妙、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當下,財政部長的角色重要性被空前放大。對於關心美國財政與全球經濟走勢的人來說,貝森特的節奏,必須跟上。
理解川普政策的第一步,是理解川普;理解川普政府深層次的執行邏輯,第二步,就是理解斯科特·貝森特。
他是當今政壇少見仍保有“古典信念”的現代官僚:自律、克制、審慎;對制度有天然敬畏,對權力卻毫無癖戀。他身上那種“失落世界”的修養和節制,使他在當代政治的喧囂中顯得格外厚重。他或許不是最響亮的聲音,卻可能是最穩定的支柱。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寫道:“如果你不願參與政治,最終將被比你差的人統治。”而貝森特的出現,仿佛正是對這句話的低語回應。他沒有誇張的政治野心,也不回避艱難現實,而是以“忍者”的方式進入國家機器——不靠鋒芒取勝,而以縝密致遠。
在這個“話語即權力”的時代,他的沉默,是一種罕見的政治品格。他不制造光,卻能點亮方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明天別去溫市中心 大賽事多處封路
- 這些藍莓咋了? FDA升級為致命風險
- 26歲離婚,30歲的我留學英國重啟人生
-
- 寶萊塢明星大溫剛開業生意遭槍擊
- 喜訊!機場脫鞋可能很快將成為歷史
- 溫島海域驚現網紅奇景 外星人來過?
- BC省三家酒店評為加拿大最佳酒店
- 悲劇 大溫男槍殺妻子後遭警方擊斃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 研究發現:腰臀比越高,死亡風險越大
- 歐中峰會前 鐵娘子對北京火力全開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總理參加牛仔節 觀眾吐槽翻煎餅差
- 紛紛回流,越來越多人逃離加拿大 人口"倒退"
- 一大早梅西隧道接連出事 被堵慘了
-
- 俄軍距扎波羅熱僅26公裡 澤連斯基急召軍會
- 49歲李小冉爆丁克原因,現任娶她花了5億?
- 澳洲總理即將訪華 被曝揣了顆大雷
- 太逗了,菲律賓勸中國放棄核武器.....
- 當明星遇上央視鏡頭:佟麗婭初老,唯有她撐住了
- 2-0沖冠,鄭欽文"苦主"挑戰世界第一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