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說趕快打電話給中國!北京破功
中國過去大力押寶伊朗,力挺伊朗抗衡美國,還自詡是“中東斡旋者”,如今面對以色列和美國可能聯手攻打伊朗,北京卻顯得毫無作為。 雖然中國仰賴伊朗石油、積極經營在中東布局,但它既無法軍援伊朗、也無力制衡以色列,最多只是口頭呼吁停火、自保為先,反而讓外界看清“中國只顧自身利益”,削弱了它在中東的話語權。這場戰爭不僅暴露中國在中東影響力的天花板,也讓它押注伊朗的地緣戰略像是1場誤判。
紐約時報報道,中國仰賴伊朗的石油供應,也將伊朗視為抗衡美國影響力的重要伙伴,如今卻在以伊戰火升溫下顯得束手無策。當中國在2023年成功斡旋伊朗與沙特阿拉伯恢復邦交時,北京將此視為外交的重大勝利,也認為自己躍升為中東的主要仲裁者。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考慮派遣美軍支援以色列攻擊伊朗,中國在中東影響力的局限正浮上台面。 中國沒有能力出兵協防伊朗設施 事實上,中國在以伊戰爭中牽涉甚深、利害關系重大。中國有近一半的石油進口仰賴穿越伊朗南方的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而德黑蘭更是北京在中東最親密的戰略伙伴。長期以來,中國也將伊朗視為制衡美國在中東影響力的重要支柱。
雖然握有這些關鍵利益,北京對川普政府幾乎毫無影響力,更沒有能力在軍事上協助伊朗,尤其在美國可能親自出手介入戰事的情況下,中國的角色更顯得被動而有限。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柯柏(Zack Cooper)便指出:“現實是,中國沒有能力出兵協防伊朗的軍事設施。他們最多就是低調地提供一些物資支援、口頭聲援,也許再加一點人道援助。” 不過,雖然中國偏好中東維持穩定,但若美國深陷另1場曠日廢時的戰爭,北京可能從中得利。因為這將迫使美軍分散兵力、艦隊和資源,減少對亞洲的戰略關注。川普是否最終決定攻打伊朗,會成為中國觀察川普外交風格和動武底線的關鍵指標,進而影響北京未來的地緣政治布局。這場戰爭的發展,將可能左右中國對美國是否會軍事介入台海局勢的判斷。 習近平(右)2019年時,與時任伊朗總統羅哈尼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合影。(美聯社)
事不關己讓“動蕩軸心”凝聚力幻滅 然而,雖然中伊關系密切,中國高層對當前戰事的發言卻異常克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通話時呼吁停火,但根據中方公開的通話摘要,中國並未明確批評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權。 中國能提供給伊朗的防衛十分有限,北京自己也心知肚明。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中東問題專家朱兆一近日發文指出,中國不可能對伊朗提供“無條件保護”,更不具備與美國或以色列軍事對抗的能力。北京所能做的,頂多是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施加有限的外交壓力,而無力實際介入戰事。 這種克制的態度與俄羅斯如出一轍。俄羅斯雖在俄烏戰爭中大量仰賴伊朗軍援,但這次在以伊戰爭中,也僅止於發表支持聲明。這樣缺席的姿態,引發外界對俄羅斯、中國、伊朗和朝鮮所謂“動蕩軸心”(Axis of Upheaval)實質凝聚力的質疑。這4國近年在外交及軍事上越走越近,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抱持共同反對立場。 暴露北京在中東影響力的天花板 在這4國之中,只有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的經濟體系,這也意味著中國最不樂見中東局勢動蕩。中國幾乎買下所有伊朗出口的石油,並透過暗中操作的油輪船隊規避美國制裁。中國運輸來自波斯灣其他產油國的石油,也須依賴荷莫茲海峽的安全航道。能源價格如果飆漲,對正努力拉動低迷經濟的北京來說,將是棘手問題。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