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對伊朗遲遲未伸援手 兩大原因曝光
盡管與伊朗的關系密切,俄羅斯在以色列攻擊伊朗以來保持袖手旁觀。分析家指出,克裡姆林宮正優先考慮對烏克蘭的戰爭,以及與不樂見伊朗變強的波斯灣國家之間的關系。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年,伊朗向克裡姆林宮提供了急需的無人機,幫助莫斯科建立關鍵的國產無人機工廠,並於今年與普京總統(Vladimir Putin)簽署新的戰略伙伴條約,象征兩國在國防領域等方面關系更加緊密。
但在條約簽署5個月後,伊朗政府正因以色列的攻擊面臨政權嚴重威脅,而俄羅斯除了幾通電話和譴責聲明外,未采取任何實質行動。以色列自上周五發動的攻勢破壞伊朗的核設施和能源設施,造成多位伊朗高級軍事領導人喪生,行動仍在擴大中,然而卻不見莫斯科援助德黑蘭的跡象。
俄伊關系專家斯馬金(Nikita Smagin)說:“俄羅斯在處理伊朗問題時,必須權衡與以色列和美國沖突的可能性,因此出手拯救伊朗顯然不值得”,“對俄羅斯來說,這就是事實。”
分析家指出,這反映出莫斯科的冷靜政治算計,優先考量自身與烏克蘭的戰爭,以及維持與中東其他伙伴,特別是幫助莫斯科對抗西方制裁的國家的良好關系。分析家表示,普京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器,也希望改善與川普總統的關系。川普已呼吁伊朗就其核計劃達成協議以停止攻擊。此次攻擊爆發後,油價上漲也讓俄羅斯從中獲利。
《紐時》指出,普京不太可能軍事介入這場沖突,或大量提供武器給德黑蘭。這部分是因為他不想疏遠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特阿拉伯這兩個對莫斯科越來越重要的伙伴,這兩國都不樂見伊朗更強大,同時也是因為俄軍本身已深陷烏克蘭戰爭。
因此,莫斯科打算以斡旋者身份參與停火談判,這與10年前俄羅斯對另一區域盟友敘利亞的軍事介入形成對比。當時克裡姆林宮出兵支持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但該政權在去年12月垮台,如今俄羅斯面臨在中東的影響力進一步流失。

(資料照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