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嚴峻,第三次石油危機倒數計時?!
以色列與伊朗的沖突自13日以來連續大規模交火,雙方互相攻擊能源設施。雖然油價曾短暫飆升至每桶(42加侖)75美元,但現已回落至約70美元,市場暫無大規模供應中斷的擔憂。然而,華府智庫CSIS專家提醒,中東能源風險尚未解除——若以色列打擊伊朗石油出口,將觸發伊朗報復、封鎖荷姆茲海峽,進而擴大整個波斯灣地區的能源危機。
以色列與伊朗的能源攻擊
6月13日,以色列政府宣布對伊朗發動代號“雄獅崛起行動”(Operation Rising Lion),以鏟除伊朗核武計劃為目標,展開大規模空襲。14日,以色列擴大攻勢,攻擊伊朗多處能源設施,包括首都德黑蘭附近的儲油槽、煉油廠、南帕爾斯天然氣田(世界最大天然氣田)第14階段處理設施,以及Fajr-e-Jam天然氣廠。
伊朗也發動報復性攻勢,把目標對准以色列海法灣(Haifa Bay)最大的煉油和石化設施,導致中央電廠嚴重損壞而停工。
以色列為防范伊朗的報復,預先停止了雪佛龍公司(Chevron)在利維坦(Leviathan)海上天然氣田的作業,這導致主要透過以色列輸入天然氣的埃及,緊急尋求備用的天然氣供應,顯示以伊沖突正在影響周邊國家的能源安全。
盡管油價一度上漲至每桶75美元,但隨著市場對供應中斷的擔憂減少,已回落至戰前水准。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賽格爾(Clayton Seigle)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尚未見到大規模破壞油田設施、主要油港或運輸船只等石油基礎設施的攻擊,且市場預期伊朗可能很快就會接受美國在核談判中的條件。

以色列最大城特拉維夫市區遭遇伊朗飛彈襲擊,天空光影是鐵穹攔截過程。(美聯社)目錄

跨國石油巨擘雪佛龍(Chevron)的煉油廠員工。(翻攝自官方網站)
不只終結核武計劃,納坦雅胡還要推翻伊朗?
目前以色列對伊朗能源設施的攻擊范圍有限,主要集中在一些局部的燃料儲存設施和較小型的天然氣設施。這種“保守策略”一方面施壓伊朗,另一方面避免激起盟友反感、造成全球能源大亂。盡管如此,供應中斷的風險並非不存在。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13日第一波空襲後表示,行動目標是“鏟除伊朗核武計劃設施和軍事據點”,擊退伊朗對以色列的威脅。但賽格爾指出,以色列可能追求更大膽的目標——推翻伊朗政權。
納坦雅胡16日告訴《ABC新聞》,他認為斬首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將結束而非加劇沖突。此外,以色列16日還轟炸了伊朗國營電視台“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台”(IRIB)攝影棚,這與伊朗核談判並無直接關聯,顯示以色列的攻擊行動已經擴及更廣泛層面。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