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2 | 來源: 加西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本周日是“世界認識虐待老年人問題日”(World Elder Abuse Awareness Day),老年權益倡導者與金融犯罪專家呼吁加拿大人提高警惕,尤其是老年人及其家屬,應更加了解這類風險並主動防范。
就在今天,一起震驚華人社區的案件被曝光:大溫素裡一位72歲的老年人,疑似被一名銀行前華裔女員工挪用了15萬元資金《大溫銀行華裔員工涉嫌轉走老人15萬》。該案已成為當前老年人金融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縮影。
“金融虐待已經成為加拿大最常見的虐待老年人形式。”Aird & Berlis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專注於老年法事務的Holly Cunliffe表示。
Cunliffe指出,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加劇,金融虐待事件數量“毫無疑問地在上升”。她同時也是信托與遺產從業者協會(STEP)成員,該協會匯聚了律師、會計師及理財顧問等專業人士。
不止詐騙,親人也可能成為“施害者”
專家表示,老年人面臨的財務虐待主要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外部詐騙,二是來自熟人甚至家屬的剝削。
“熟人虐待正在成為一個‘隱秘的流行病’,常常難以被察覺。”Cunliffe解釋。這種情況常發生在被授權代理老年人財務事務的親人身上,他們可能利用授權書為自己牟利。
“令人遺憾的是,這往往意味著施害者其實是最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她警告,如果在認知能力尚未衰退前未對法律文件進行妥善規劃,老年人就可能陷入無法控制的被動局面。
加拿大預防虐待老人網絡(CNPEA)執行主任貝內迪克特·肖普夫林(Bénédicte Schoepflin)指出,約81%的虐待老年人案件是由配偶、親屬或熟人所為。
“虐待不一定以暴力或對抗形式呈現,很多時候更像是一種操控和利用。”她說。“比如一開始,老年人可能只是出於信任,把銀行卡密碼交給孫子‘代買雜貨’,之後卻被不斷轉走資金。”
受害人群體呈現特征化
研究顯示,女性、有虐待經歷史、有色族裔背景,以及與經濟上依賴於他們的人共同生活的老年人,更容易成為受害者。
但專家強調,由於羞恥感、對家庭關系的擔憂,以及封閉的社交圈,很多受害者選擇沉默。
“尤其對於患有癡呆症或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老年人,風險更高。年齡越大,認知能力下降的可能性越大,而這正是被財務虐待的高危因素。”Cunliffe表示。
新興技術讓詐騙更具欺騙性
除了熟人剝削,專家也警告另一類愈演愈烈的金融威脅——高科技詐騙。蒙特利爾銀行金融犯罪部門負責人拉裡·澤爾文(Larry Zelvin)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深度偽造技術正被詐騙分子利用,以更隱蔽、更逼真的方式騙取老年人錢財。
“AI技術可以生成真假難辨的釣魚郵件,甚至偽造家人的聲音和形象來實施詐騙。”澤爾文說。
“老年人由於更可能擁有積蓄,卻又面臨孤立、信息獲取不暢的問題,因此成為這些高技術詐騙的理想目標。”
他提醒大眾:“如果某個提議聽起來‘好得不真實’,那很可能就不是真的。”
如何應對?專家呼吁提高意識、主動舉報
專家一致認為,防范金融虐待的第一步是提高公眾意識,並在有疑慮時敢於提出質疑。
澤爾文建議老年人及其家屬,當察覺可疑行為時,應立即聯系加拿大反詐騙中心(CAFC)、加拿大皇家騎警或地方執法機關。
“報告金融剝削就像報告汽車失竊一樣,是在保護自己的權利。”他說,“你是受害者,不是肇事者。你挺身而出,不只是為了自己,更可能阻止更多人遭遇同樣的傷害。”-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加國財富家族擬購Bay珍貴文物捐贈
- Costco門店加國vs美國 同卡價不同
- 穩定利率迎利好 加國房市緩慢復蘇
- 看看BC日的長周末哪些地方還開門
- 78歲丁佩談李小龍離世當天細節,癲癇或是真正死因
-
- 等太久海外手術讓BC買單?法院說NO
- 4年前剛被燒毀 BC小鎮山火又失控
- 振龍電器 各類熱銷家電 種類齊全
- "中國版N號房",只是冰山一角.....
- 10年保修 BC男子床墊為何退款遭拒
- 銀行業帶頭返崗 加國辦公市場回暖
-
- 加國降低加東大橋輪渡費 BC求平等
- 川普支持率跌至40% 重返白宮後新低
- 北京急忙宣布 美財長四個字打臉
- "北京持續對台行使主權"謬論 豈止牽強
- 中國樓市雪崩 北京百萬房產跌剩零頭 專家警告
- 釋永信和他的江湖:絕對權威的當家
-
- 重磅 美國和歐盟剛達成新貿易協議
- 台灣人,你不能只在獲勝時才愛你的國家
- BC省房地產危機 開發商面臨的崩盤
- 創歷史 博勵治補選有200多競爭者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專家:雅江大壩是對生物多樣性的致命破壞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