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溫哥華又被貼上最不想要的標簽
(加西網綜合)根據上周發布的《Demographia 國際住房負擔能力 2025》報告,加拿大的住房負擔能力危機正在惡化,其所有六個主要市場都被評為負擔不起。

其中加拿大有兩個城市被貼上了 “買不起房 ”的標簽,被列入世界上買房最難負擔的 15 個之列,其中溫哥華排在第4位,去年排在第3位。而另一項研究顯示,目前有超過30%的住宅價格在100萬元或以上。
這份由溫德爾-考克斯(Wendell Cox)撰寫、由城市改革研究所(Urban Reform Institute)和前沿公共政策中心(Frontier Centre for Public Policy)發布的國際報告,使用 “中位數倍數”--即房價中位數與家庭總收入中位數的比率--對八個國家的 95 個主要住房市場進行了分析,以評估可負擔性。3.0或以下的比率被認為是可負擔得起的。

加拿大的全國中位數倍數目前為 5.4,屬於 “嚴重負擔不起 ”的類別。
溫哥華(11.8)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香港(14.4)、悉尼(13.8)和聖何塞(12.1),被認為是 “無法負擔 ”的市場。多倫多(8.4)和蒙特利爾(5.8)被列為 “嚴重負擔不起”。
卡爾加裡(4.8)和渥太華-加蒂諾(5.0)屬於嚴重負擔不起的范圍。只有埃德蒙頓(3.7)被認為是中度負擔不起,是接受調查的六個加拿大市場中最負擔得起的。

報告指出,住房負擔不起與綠化帶、城市增長邊界和密集化規定等土地使用政策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尤其是在BC省和安省。
溫德爾-考克斯說:"加拿大曾經是一個中產階級擁有住房的國家,但現在卻變成了一個普通家庭無法擁有住房的國家。證據顯示,限制性土地使用政策與房價飛漲之間存在直接聯系。"
該報告還強調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溢出效應:隨著溫哥華和多倫多房價的上漲,基洛納、吉利瓦克、倫敦和圭爾夫等較小的區域中心城市的可負擔性也在惡化,這主要是由於從負擔不起的城市核心地區向外遷移所造成的。
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加拿大最大的都會區將淨減少近27.5萬國內移民,而較小的市場則會增加人口--該報告將這一趨勢稱為 “逆城市化”。
報告總結道:"僅靠密集化並不能解決危機。加拿大需要在人們願意居住的地方建造更多的住房,包括城市邊緣的獨立式住宅。"
REF:
https://www.thenewswire.com/press-releases/1AdyFq4QQ-cana...
- 地產及投資版面的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請謹慎!
-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