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8 | 來源: 一蘋新聞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不只是化學添加物,包裝過程都會釋出毒素。
earth.com報道,根據《Nature Medicine》研究指出,超加工食品中含有大量來自包裝材料的合成化學物質,而這些潛藏的污染來源,正悄悄影響人類健康。超加工食品是指經過多道工序制成、添加大量人工成分(如色素、香料、乳化劑、防腐劑等)且與原始食材差異甚大的食品,例如洋芋片、熱狗、速食面、冷凍微波食品、甜味麥片、瓶裝奶茶等。
這份研究由非營利組織“食品包裝論壇基金會”(Food Packaging Forum Foundation)主導,現代食品在運送、加工、包裝與加熱過程中,會接觸到塑膠、金屬與紙類等材料,這些“食品接觸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中的化學物質會在無形中轉移到食物上。
每一道工序都可能“加料”。研究指出,食物從工廠到餐桌,會歷經以下四個階段,每一關都可能造成化學污染:
運輸:食物被儲存在內層有塑膠或合成塗層的容器中,化學物質可能滲入內容物。
加工:金屬與塑膠制的機器與食物接觸,使污染風險升高。
包裝:看似無害的鋁罐、塑膠盒與紙盒,其實都是合成物質可能進入食物的“傳送帶”。
加熱:將塑膠包裝的食品微波加熱,更可能促進化學物質的釋放,讓污染物直達餐桌。
其中包括雙酚類(Bisphenols)、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與全氟烷基物質(PFAS)等,這些合成物質與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謝異常等健康問題密切相關。
報告稱,超加工食品不僅含有人工香料與防腐劑,其包裝與制程本身也是污染來源,“這些食品在生產過程的每一步幾乎都會與合成材料接觸,因此比天然食品更容易吸收化學物質與微塑膠。”
研究呼吁,現行法規明顯落後時代,多數只針對已知污染物進行檢測,對尚未識別出的潛在新型化學物質與微塑膠,缺乏監管與檢驗手段。
這份研究認為,包裝的本意是“保護食物”,但如今卻可能成為污染源頭,因此呼吁全球政策制定者盡速推動更安全、可持續的食品包裝改革。
研究總結表示:“我們需要的是一套整合人類與地球健康的政策框架,不僅檢測個別化學物質,更應全盤檢視整體污染風險,使用現代化檢驗技術,守住食安防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警惕!身上長了這種"小凸起"千萬別隨便摳
- 沒想到為了85萬歐元,我能做到這樣的事情
- 以伊沖突持續升級,鄰國黎巴嫩警惕應對外溢風險
- 18人被捕 加國制造車禍碰瓷或騙保
- 持加國訪簽結婚 外籍孕婦被拒醫保
-
- 大溫蘋果的各個分店正在招聘職位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正午陽光放大招!13部"王炸劇"被明星搶拍,孫儷胡歌楊紫在列
- 5000萬婚禮後未領證?竇驍被何超蓮家族踢出局,豪門婚姻終成笑話
- 大溫邊上車禍碎片一地 有司機垂危
- 加拿大最新發布南下美國旅行警告
-
- 希拉裡也發對比圖,嘲諷特朗普"低能量美式閱兵"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溫哥華推出最新街道名 會念算你贏
- 川普又發狠,逾50萬拉美移民身份要不保
- 哈工大校友創業機器人,被馬斯克告竊密
- 川普要來加拿大 不知會上演啥戲碼
-
- 中共最怕的來了!以色列發表重磅社論
- 報保險不用賠?BC女子剮車門留字條
- 1993年,88歲的陳雲要求緊急停播一部熱映電視劇,央視:馬上停播
- 習失勢實錘?俄情報局爆中國權力更迭
- 孔子姓什麼?送分題一票考生都答錯了
- 伊朗認了!情報首長遭以軍擊斃 恐引爆區域戰爭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