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川普關稅戰確實贏了 最大贏點是…
人最難的是戰勝自己,否定自己曾經的舉措就是一種戰勝,這對一國政治領導人來說尤其難。川普的戰略退卻再次彰顯他的靈活性,盡管過度靈活會讓人覺得極不穩定,但這次關稅戰的戰略退卻,世界都歡迎。
美中關稅戰的開局以瑞士休戰談判暫告一段落,雙方將稅率各降115個百分點,並同意繼續談判。不少人在關稅戰一開打就不斷重復輸贏論,美媒視之為美國總統川普退讓,比如《華爾街日報》在5月13日《川普激進貿易議程讓步,尋求務實貿易協議》評論稱:“美國總統川普之前發起一場全球貿易戰,目標是引領美國制造業再次復興。但在這場關稅爭端開始僅幾周後,川普就退讓了。”其實換個角度,對4月2日以來的巨大動蕩及川普的持續反應做一綜合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川普既是關稅戰的發起者,也是這一階段的贏家,因為面對現實,他戰勝自己的執念,這並不容易。
美中關稅戰開盤較量並非重點
關稅戰剛開始,我就認為美中關稅戰比拼的是四方面:一、兩國實力,這方面美國有優勢;二、領導人的定力;三、企業的承受力;四、兩國民眾的忍痛能力。當時除了“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當中“凡是川普做的就是對的”一派,以及希望川普關稅戰滅了大陸政府的人,對這一分析強烈反對之外,理性一點的論者均承認,除了實力美國強之外,後三點是中國方面強一點。
簡言之,第二點就是川普的戰略不確定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以靜制動,第三、四點則源於兩國不同制度下的利益訴求管道多與少,甚至有與無的差別。在世界旁觀川普等電話並稱中方私下溝通要求和談,中國官方否定的幾輪表演之後,有了美中瑞士的關稅談判。根據5月12日美中達成的協議條款,雙方均降115個百分點稅率,美國同意在90天內將對多數中國商品的基准關稅水平,從145%降至30%;中國則表示將把對美產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
這次關稅戰可能幫助大家認清一點:無論是戰爭還是關稅戰,雙方實力有差距但非巨大落差時,武器是重要因素,但絕不是決定因素;更重要的是運用武器的人。
川普現在實行社媒治國,對這場牽動世界的關稅戰,事事都在他旗下的“真相平台”(Truth Social)發表。當事國與旁觀者也紛紛評說,表達自己的滿意與不滿意。
先說美中兩國的表態。白宮在5月12日的《事實簡報:川普總統為美國贏得歷史性貿易勝利》中宣布:“今天,在剛剛與英國達成一項全新協議之後,川普總統又與中國達成協議,降低中國關稅並取消報復性措施,保留美國對中國的基准關稅,並為未來就開放美國出口的市場准入進行討論設定路徑。“美國貿易代表格裡爾如此形容:“協議是美國人民的勝利,保護美國經濟,同時為與中國建立公平、平衡和對等的貿易規劃路線。”
中國方面的滿意度遠低於美國,5月13日,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中表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且不點名批評美國,“霸凌霸道只會孤立自身”。
川普最關切並為此專門加稅20%的芬太尼問題,在白宮簡報中提到,保留針對芬太尼國家緊急狀態而征收的關稅以及最惠國關稅。中國官宣未提。在兩國宣布一項臨時貿易協議的一天後,中國外交部說,美國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加征關稅是不合理的,嚴重沖擊中美在禁毒領域的對話與合作,因此中方有關芬太尼20%關稅的反制措施仍然有效。
《華爾街日報》在5月13日在《美中關稅回撤: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的六點解讀》中,引用經濟研究公司凱投宏觀的威廉姆斯估計,在40%的實際關稅稅率下,中國對美出口可能會減少多達三分之一。如果關稅超過100%,出口降幅會大得多,但現在這種局面仍將標志著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量急劇下降。
因此,瑞士協議只是個確定一些談判方向的休戰協議,真正的關稅協議還得看中盤——這個中盤,在美國看來,當然是在90天的到期日結束;但在中方來看,是談好才算。如果翻臉,無非是重演今年四次加稅的戲碼。
附帶提一下,論者當中很多人不滿意,包括:一、川普凡是派。這些人的沉默表明,他們有點不好意思繼續喊“我川(指川普)聖明”,因為自搭的台階上沒鋪紅地毯,與原來設定的讓中國跪下相差太遠;二、冷戰派不滿意,因為脫鉤又無效了;三、反共人士不滿意,因為“大陸政府倒台”又延後了;四、中國強大派也很不滿意:為什麼要對中國征50%的實際關稅?
我認為川普贏了,當然不是指他達成解放日關稅宣布之時設定的目標,也不是指他針對中國取得勝利;指的是他戰勝前一階段對關稅戰倉促做出決定的自己,避免兩敗俱傷,為自己止損。
川普確實贏了,贏點在哪?
白宮官網將瑞士談判的休戰協議形容成“歷史性勝利”,自不免遭到媒體諷刺。但考慮到以下幾點,說成是“勝利”也未嘗不可:
一、已經對75國(可能還有更多)實行10%的基礎關稅,較世界貿易組織的普惠關稅2.5%增加7.5個百分點,在90天暫緩期結束後,這將作為定制,應該算是勝利。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因為川普的激進新關稅,截至5月8日,今年聯邦政府由貨物進口稅收得的收入為466億美元(約605億新元),同比去年要成長46.3%。新關稅當初的宏大目標有兩個,一是消除近萬億元貿易逆差,二是用來取代個人所得稅(2024年聯邦所得稅收入約為2.4萬億美元),按10%這一稅率征收,雖然相距甚遠,但無論用什麼方式在國內增加稅收,都比關稅要難得多。
二、對於關稅戰,美國的疼痛感超出川普團隊的預期。美國商界公開批評,5月5日的米爾肯國際資本會議與會者都要求盡快結束;來自阿肯色、印第安納、艾奧瓦、堪薩斯等七個紅州的國會共和黨參議員,對關稅戰缺乏明確的結果或退出策略感到不安,他們擔心這將導致美國小麥、玉米、大豆、豬肉和其他農產品失去利潤豐厚的市場,對美國農民造成沉重打擊,影響中期選舉。許多小企業表明沒有足夠資源等待川普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企業主擔心公司撐不過這場沖擊,認為“當權者似乎根本不關心小企業的死活”。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川普能及時戰略退卻,對商界支持者有個交代,對本陣營的農業州有個交代,平息中小企業的怨氣,為共和黨中期選舉留下空間。

《華爾街日報》專欄記者Greg Ip對美國人的忍痛力有段評論:“美國一直警告不能依賴中國,認為這會造成國家安全隱患,征收關稅的合理性正是由此而來。但也正是這種依賴,讓無論多麼溫和的脫鉤都難免痛苦。川普在關稅問題上的退讓,恰恰說明美國人對痛苦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
三、川普發動關稅戰的目標,只是想打擊中國的制造業與競爭力,不是打垮大陸政府政權,甚至也不以脫鉤為訴求。42天的關稅戰顯示的結果,就是美國殺敵1000,自傷800。一場互相傷害的關稅戰,能以暫時休戰止損,比拖著繼續擴大損失要好得多。
四、關稅戰強調國家之間的單邊協議,等於是不動聲色廢世貿組織的普惠關稅協議。川普認為世貿組織被中國利用,對這個機構的不滿已久,這番關稅戰之後,世貿組織名存實亡。
人最難的是戰勝自己,否定自己曾經的舉措就是一種戰勝,這對一國政治領導人來說尤其難,比如歐盟至今也不願意檢討自家的移民政策錯在哪裡。相比之下,川普的戰略退卻再次彰顯他的靈活性,盡管過度靈活會讓人覺得極不穩定,但這次關稅戰的戰略退卻,世界都歡迎。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