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百萬房主"尷尬 窮到只剩下房
(加西網綜合)加拿大“百萬房主”的尷尬:加拿大人對房地產的熱情也讓退休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加拿大,房地產幾乎成了全民信仰。然而,當對買房的執念變成現實,越來越多的退休家庭卻發現,自己雖擁有百萬房產,卻依舊難以支付日常生活開銷——一股“貧窮的百萬房主”現象正在悄然擴散。

這是典型的“資產豐富、現金貧乏”的困境。一些老年人雖然住在價值不菲的住宅中,但沒有足夠的金融資產或持續收入來維持生活。Open Policy 的一項研究顯示,僅在2021年,多倫多房價排名前50的社區中,就有6860位年過65歲的老人,雖然自住房價值超過100萬加元,卻仍被歸為收入貧困人口。
為何會如此?答案很簡單——很多加拿大人為了一圓買房夢,傾其所有,幾乎忽略了退休儲蓄的必要性。他們的財富被深深“鎖”在了磚瓦之中。相比銀行賬戶裡可以靈活支取的資金,房屋資產雖值錢,卻難以在不出售的情況下直接轉化為可用現金。
房產≠自由資金
《環球郵報》的讀者來信中,一個案例頗具代表性:一對年逾八旬的夫婦,房貸早已結清,房屋估值近100萬元,但他們的退休儲蓄將在兩年內耗盡。子女不禁發問:是否該為父母申請30萬元抵押貸款來投資理財,抑或幹脆賣房租房過日子?
答案並不簡單。首先,老年人若想從銀行申請房屋淨值信貸額度(HELOC)或傳統抵押貸款,必須證明有足夠的收入償還貸款。而這,恰恰是大多數退休人士的軟肋。即使申請成功,也需承受5.45%至5.95%的利率成本——對於只靠養老金生活的人來說,並不輕松。
相對而言,反向抵押貸款或許是解決之道。注冊財務規劃師羅娜·比倫鮑姆(Rona Birenbaum)指出,對於收入耗盡但擁有房產的老人而言,反向抵押貸款正是應對此類情境的“量身定制”產品。借款人可在無需償還本金的前提下,從房屋淨值中提取資金以補貼日常開支。
但這項金融工具同樣有代價。反向抵押貸款的利率往往高達6.6%至8%,利息會逐年累積,最終在房屋出售時與本金一並償還。若使用不慎,可能在未來出售時發現淨值所剩無幾,令人失望。
- 地產及投資版面的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請謹慎!
-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