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制客機 仍無力替代波音(圖
全球航空市場主要由兩大巨頭主導:美國的波音公司(Boeing)和歐洲的空中巴士公司(Airbus),不過中國試圖在這兩大巨頭中分一杯羹。 2023年第1架國產大飛機C919由上海飛往北京,成功實現商業首航,但中國大肆吹捧的C919,卻遭抓包仰賴歐美零件,至今也沒有取得歐美適航證,中國的挑戰,真的有辦法在全球航空市場中突破嗎?
C919由中國國營飛機制造商“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國商飛,COMAC)制造,從2007年發想到2023年商業首航,歷時15年。
截至2024年底,C919累計交付16架飛機,其中中國東方航空接收10架,南方航空航、國際航各接收3架,這些飛機主要透過融資租賃方式取得。
中國商飛總經理賀東風曾在2023年表示,C919未來會實現超過85%的國產化比例,目前中國商飛計劃在今年將C919的產能提升至75架,並預計到2029年達到年產200架的目標。
只不過在2024年的范堡羅航空展上,C919未能獲得國際訂單,關於此,早在去年6月就有非中國航空公司被問題相關問題。 當時越南航空執行長Le Hong Ha直言,目前僅中國當局發給C919 適航證,表明暫時不會采購C919。
這個問題FlightGlobal早在2017年就提出,FlightGlobal表示,C919的成功首飛象征著中國在航空領域的重要裡程碑,展現了國家對自主研發大型客機的雄心。 然而,該機型在國際市場的接受度仍面臨挑戰,特別是在取得歐美適航證方面。
C919多樣零組件 都由“美國制造”
中國寄望用 C919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壟斷,雖然中方聲稱C919國產,但仍被爆料,飛機的發動機等關鍵部件,還在依賴歐美,且有觀點認為,在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格局下,隨時面臨技術“卡脖子”的危險。
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向各國征收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稅率34%,川普同時警告被課重稅的國家不要報復,但中國卻馬上回擊,雙方攻勢越演越烈,美國對中國商品進口關稅目前最高能課征到245%。
其中,中國政府要求國內航空公司暫停接收波音飛機,並停止購買相關零組件,作為對美國關稅政策反制的一部分,可是這被質疑恐弄巧成拙,因C919的多樣零組件,都由“美國制造”。
中國全力拼飛機零件國產化
根據X帳號“作家崔成浩”分享,C919的電力系統、氣象雷達、飛行控制動作系統、燃油系統、門信號系統的零部件,全都由美國航空公司制造。
其他像是飛機靈魂的引擎、紀錄飛行過程的飛行紀錄儀、偵測是否有危險的火災探測系統、幫助降落的起落架系統,通通由美國航空公司制造。
不過根據中媒消息,關鍵系統替代工程已取得突破,例如長江-1000A國產發動機已完成裝置測試,預計2027年實現年產量150架,2028年國產化率將突破80%。
目前C919核心系統仍以歐美產品為主,不過根據中媒透露出:希望2025至2035年逐步實現國產化,最終達飛機零件90%(機體95%、引擎50%、航電系統70%)國產目標。
首件商業飛行預算 從95億元暴增至200億美元
迄今,C919尚未取得歐美的適航證,而這個被視為中國“重大科技專項”,還沒進軍國際就先在國內不斷傳出爭議。 乘客搭乘C919體驗不佳的消息,但是面對這種問題,中國航空公司與中國商飛不是設法刪文就是裝傻。
2023年東航試營運期間,東航曾發生更改航班與取消航班的狀況,並傳出飛機左發動機反推故障,但由於C919重要零件依賴進口,修復時出現備件不足問題,不過對此東航未就此正式回應,最後這些事作在網上還變成遭到審查的禁忌話題。
2024年有搭乘C919的民眾在網絡上反映,他乘坐東航MU9197上海虹橋到成都天府航班,飛機起飛前空服員逐一發紙巾,並說明這“等下擦水滴用”,乘客為此相當疑惑,結果飛機起飛後不久,行李架上就開始滴水,乘客才了解紙巾原來是在這時候用得上。
自由亞洲電台(RFA)先前報道,原廣州公務員、時評人鄧海燕稱,他曾在網上發文批C919為山寨組裝貨,被研發機構的人施壓刪文,遭其斷然拒絕,但文章還是很快遭官方隱藏。
任何關於C919的負面新聞,包括過去的巨額研發費用,以及將近10年時間打水漂的駕駛艙設計錯誤(沒考慮美國航空管理局的適航標准),以及購買的用於飛機襟翼和水平尾翼的碳纖維材料不合格,導致2017年後又重新使用已被波音和空客逐漸淘汰的傳統鋁合金材料等,至今為止,這些業內的消息都遭中國政府全面屏蔽。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