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這麼下賤嗎?"億萬富翁養子拉黑生父事件
在認親之後,孫海洋並沒有逼著他和自己回深圳,而是問他願不願意去湖北老家。
回湖北認親,這是孫海洋的第二步,鄉鄰們盛大的歡迎場面,給足了那個時間段裡的孫卓,需要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最後,他送孫卓回山東養父母那裡,在送孫卓回山東的車上,孫海洋也並沒有給孫卓施壓。
他在等,等待孫卓向他表達回家的願望。
果然,孫卓小心翼翼地問他如果回深圳,有沒有學校可以讀書。
而孫海洋給了他肯定的回答。
孫海洋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給足了孫卓安全感。
他沒有不斷地向孩子灌輸我多麼不易,我為了你犧牲了多少。
他一直在做的,就是用行動證明向孫卓證明:
你本來就是我們這個家的一份子,我們這個家有這麼多優秀的成員,我是一個很有責任的父親,我會好好保護你,給你好的成長環境。
還有尋子的郭剛堂大哥。
他騎著摩托車尋子24年,找到的時候孩子已經成家立業,在另一個城市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他沒有逼迫孩子一定要“回家團圓”,而是用心地維護著和孩子間的關系,等待孩子慢慢適應,一步一步重啟親情。
如今,兒子仍然定居河南,偶爾回家,父子倆關系很好,沒事就會閒話家常。
這幾年,他很少接受媒體的訪談,呼吁大家不要打擾兒子的生活,斷絕了外界對兒子的好奇心。
這個偉大的父親,笨拙地守護著遲到的親情,真的讓人感動。

與其說他們都是有大智慧的人,毋寧說他們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尊重和成全。
尊重孩子作為人的意志,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尊重這麼多年的分離帶來的境遇。
他們未曾用“血緣”綁架孩子的選擇,而是用細小的溫柔,將二十四年破碎的時光揉碎成細沙,一點點鋪就兒子通往新生活的路,成全他們新的人生。
重建親密關系就像手中攥沙子,是一個柔軟而漫長的過程,一下子攥緊,手裡留存的沙子就會很少,但要是慢慢地呵護著往裡收,就會找到最佳位置。
這或許就是親情最曼妙之處:
真正的愛,從不在執念的牢籠裡,而在放手與成全的微光中。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