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3 | 來源: 有槽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亞裔 | 字體: 小 中 大
這位41歲的韓裔美國人,即將在2025年4月8日搭乘俄羅斯“聯盟MS-27”號飛船,首次飛往國際空間站(ISS),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韓裔美國宇航員。
Naval aviator, flight surgeon, future @Space_Station voyager.
Astronaut @jonnykimusa is scheduled to lift off for his first space mission on April 8. Get the details: https://t.co/NFr96yS18d pic.twitter.com/W97xysrliM— NASA (@NASA) March 21, 2025
他的履歷堪稱傳奇: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Navy SEAL)隊員、哈佛醫學院畢業的醫生、NASA宇航員——這些成就,每一個都足以讓人仰望,而金卻在短短幾十年內將它們全部收入囊中。
The peculiar career of Jonny Kim, who was awarded a Silver Star for rescuing multiple wounded Iraqi soldiers as a Navy SEAL.
He later got a Bachelor of Arts in mathematics, became Doctor of Medicine, and then joined NASA as an astronaut in 2017. pic.twitter.com/1ehSPn2ImX— Massimo (@Rainmaker1973) March 4, 2025
從破碎童年到星辰大海
1984年,Jonny Kim出生於洛杉磯一個貧困的韓裔移民家庭。他的父母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韓國來到美國,帶著對更好生活的希望,在洛杉磯南部韓國城開了一家小酒鋪勉強度日。然而,這個家庭並不幸福。
金的父親酗酒成性,性格暴戾,經常對妻子和兩個兒子拳腳相向。金曾在2020年3月接受退役海豹突擊隊員Jocko Willink的播客采訪時回憶道:“我記得那天,2002年2月,我18歲。父親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我能聞到他呼吸裡的威士忌味。媽媽很害怕,他們在廚房爭吵,我坐在客廳沙發上。他突然走過來對我說‘對不起,Jonny’,然後用胡椒噴霧噴我的臉。”
事態迅速失控。金試圖保護母親,與父親搏斗,卻被父親用啞鈴砸中頭部,頭骨破裂。母親尖叫著求救,喊道“他有槍!”。最終,警察趕到,父親持槍逃至閣樓,與警方對峙。在密集的槍聲中,父親被擊斃。這一天成為金人生中最黑暗的記憶,卻也點燃了他內心的火種。他在采訪中說:“那天之後,我不再害怕任何事。我覺得自己必須變得強大,才能保護我愛的人。”
高中畢業於聖莫尼卡高中的金放棄了母親希望他直接上大學的建議,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加入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16歲時,他從朋友口中第一次聽說這個精英部隊,便被深深吸引。他開始瘋狂鍛煉,游泳、跑步、俯臥撐,目標是讓自己達到海豹突擊隊嚴苛的體能標准。
2002年,他順利入伍,進入基礎水下爆破訓練(BUD/S),面對“地獄周”——五天半僅睡4小時、全程濕冷、扛著橡皮艇在泥濘和爆炸中跋涉的極限考驗。金回憶:“有一次睡在睡袋裡,那是五天裡難得的小憩,我感覺身體已經碎了,幾乎想放棄。”但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Navy SEAL Jonny Kim in Ramadi pic.twitter.com/nnDiyyfUbT— Spartan Airsoft Team (@SPA001) January 12, 2025
最終,他以80%淘汰率的篩選存活,成為海豹突擊隊第三分隊的成員,被派往伊拉克執行任務。在兩次部署中,他參與了100多次作戰行動,擔任過狙擊手、導航員、戰斗醫務兵和指揮員,榮獲銀星勳章和銅星勳章(帶“V”戰斗英勇標志)。
然而,戰場上的無助感改變了他的軌跡。2006年,他試圖搶救一名中槍的戰友,卻因缺乏專業醫療技能無能為力。“那種無力感太深刻了,”他說,“我意識到我需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
2009年,金利用海軍的“Seaman to Admiral-21”教育計劃進入聖地亞哥大學,僅用三年時間以優異成績獲得數學學士學位。隨後,他考入哈佛醫學院——這所全美頂尖醫學院以3.4%的錄取率聞名,要求申請者擁有高分MCAT(入學考試)和扎實的科學基礎。金的平均MCAT分數據推測接近519的高標准,展現了他的學術天賦。在哈佛,他專攻急診醫學,並在2016年畢業,進入哈佛附屬急診醫學院的住院醫師培訓。
在醫學院三年級,他遇到了改變命運的人——NASA宇航員Scott Parazynski,一位同樣身為醫生的太空探索者。Parazynski鼓勵金申請NASA宇航員項目,點燃了他兒時埋藏的太空夢。“我小時候床頭貼著阿波羅11號的Poster,”金曾說,“但從沒想過自己能實現它。”2017年,他從1.83萬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12名NASA宇航員候選人之一。
2017年8月,金抵達休斯頓,開始兩年的宇航員訓練:艙外活動(EVA)、T-38飛行、機器人操作、俄語學習、野外生存……2020年,他正式成為宇航員,隨後擔任國際空間站任務的地面支持角色,如第65次遠征的首席操作官和通訊員。
T+232 (4.15.24): A month of additional training in Star City, Soyuz seat molding, and official pictures with the MS-27 crew: Sergei Ryzhikov as CDR, Alexei Zubritskiy as Flight Engineer-1 and myself as FE-2. pic.twitter.com/lEoZkJwKiV— Jonny Kim (@JonnyKimUSA) March 23, 2025
如今,他即將於2025年4月8日飛往ISS,與俄羅斯宇航員Sergey Ryzhikov和Alexey Zubritsky搭檔,執行為期8個月的任務。他將在軌道上進行科學實驗、技術演示,甚至可能參與修復ISS太陽能板的太空行走。他在3月19日的NASA采訪中說:“能看到地球的全貌,能為下一代帶回數據,這是我最期待的。”
金的妻子和三個孩子是他背後的支持。他喜歡DIY修理、戶外運動和陪伴家人,但如今,他將暫時告別這一切,奔向星空。他的故事從破碎的童年起步,歷經戰火、學術殿堂,最終指向浩瀚宇宙,堪稱傳奇。
亞裔內卷之王:金如何超越文化標簽
在美國,亞裔群體常被貼上“內卷”的標簽——這個詞源於網絡文化,指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過度努力,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幸福以追求卓越。亞裔學生的高學業成就、職業選擇傾向(如醫生、工程師)以及對成功的執著,常被視為這種文化的體現。然而,Jonny Kim的故事將“內卷”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不僅是亞裔中的佼佼者,更是“卷王”中的王者。
亞裔美國人,特別是東亞裔(如韓裔、中裔、日裔),常被認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教育、勤奮和家庭榮譽。統計顯示,亞裔美國人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占比遠超人口比例,2020年哈佛大學新生中亞裔占27%,而他們在總人口中僅占6%。
這種“模范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既是贊譽,也是壓力。金的母親曾希望他直接上大學,走傳統“成功”之路,但金卻選擇了更艱難的路徑。他的故事,既符合亞裔對卓越的追求,又打破了常規框架。
“內卷”在亞裔社區中還體現為攀比與自我加壓。金在接受NBC采訪時提到:“我小時候是學校裡唯一的亞裔,社交上很自卑,但這讓我更想證明自己,打破別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這種動力在亞裔中並不罕見,但金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金的“卷”不僅在於成就的數量,更在於其難度和跨度。海豹突擊隊的訓練淘汰率高達80%,哈佛醫學院錄取率僅3.4%,NASA宇航員選拔率更是低至0.06%——他接連攻克這些“不可能”,如同在不同領域疊加“滿級號”。普通人可能滿足於其中一項成就,但金卻永不停止。他在NASA采訪中說:“第一次失敗就放棄,就什麼也做不成。我一直追求做正確的事,這為我打開了道路。”
與其他亞裔高材生相比,金的經歷多了“硬核”色彩。他不是坐在教室裡埋頭苦讀的書呆子,而是戰場上的戰士、手術台前的醫生、飛船上的探險者。他的“卷”不僅靠智商,更靠毅力和膽識。哈佛的導師David Cardozo曾評價:“他的堅韌無人能及,他的性格深度無與倫比。”這種全能性讓金超越了亞裔“內卷”的傳統定義,成為一個標杆。
活著的傳奇
Jonny Kim的成就不僅在美國掀起波瀾,在他的母國韓國也引發了熱烈討論。他被視為移民成功的象征、個人奮斗的傳奇,同時也承載了兩國對他的不同期待與解讀。
在美國,金被媒體稱為“活著的傳奇”。CNN稱他為“韓國移民的驕傲”,NBC感歎“他的成就讓人不敢相信是真的”。2020年德克薩斯州參議員Ted Cruz在NASA演講中指著金說:“你是海豹隊員、哈佛醫生,現在還要上太空,太不可思議了。”退伍軍人播客主持人甚至調侃:“如果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沒人會信這是真的。”
社交媒體上,美國網友對金的討論充滿驚歎。有人在X上寫道:“Jonny Kim是我見過最硬核的人,他的人生像是開了掛。”他的X賬號@JonnyKimUSA定期更新訓練進展,如2025年3月23日的帖子:“在星城完成座椅模具和官方合影,我是MS-27號的飛行工程師2號。”這些動態吸引了大量關注,網友留言:“你是人類的巔峰!”
金還被視為多元文化的代表。他在NASA采訪中提到與俄羅斯宇航員的合作:“‘聯盟’在俄語中意為‘聯合’,這象征著美俄在太空中的協作。我不僅是美國代表,也是兩國間的橋梁。”這種國際主義形象進一步提升了他的聲譽。
在韓國,金被稱為“美國的???”(媽媽朋友家的兒子,即“別人家的孩子”),是家喻戶曉的勵志人物。韓國媒體如《朝鮮日報》《中央日報》詳細報道了他的成長經歷和即將到來的太空任務。3月20日,《金融新聞》標題寫道:“‘??? ???’ ?? ?, ??? ??…‘8? ??, ?? ?? ??’”(“美國的‘別人家孩子’——約翰尼·金,將前往太空……‘准備了8年,期待太空行走’”)。X上的韓國網友感歎:“一個人的簡歷怎麼能這麼完美?為韓國人爭光!”
金的成功被韓國視為移民二代的典范。他出生於美國,卻保留了韓國血脈,這種身份引發了民族自豪感。韓國網民在Naver等平台討論:“他經歷了那麼多苦難,還能走到這一步,太勵志了。”他的童年創傷也被廣泛提及,許多人感慨:“從那樣的家庭走出來,他是真正的強者。”
無論在美國還是韓國,金都被視為超越平凡的象征。他的故事激發了無數討論:關於移民、奮斗、教育,甚至人生的意義。在美國,他是“美國夢”的代言人;在韓國,他是“韓裔榮光”的化身。兩國網友在社交媒體上不約而同地感歎:“他是怎麼做到的?”-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我們發財啦"! 亞裔男子喜中頭獎$8000萬
- 洛杉磯亞裔教授疑遭人為車禍 被罵辱華臓話
- 川普大赦免 只要有錢 找對牽線人 立場正確
- 陳奕迅因新冠並發症離世?陳奕迅回應了,爆料博主更多劣跡被扒!
- 悲劇! UBC女學生大溫80米高處墜亡
-
- 藏了40年的爸爸竟是陳道明 怪不得她這麼優秀
- BC省府麻煩大了 這法案反對聲一片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卷"不動了 中產選擇移居馬來西亞
- 大溫這條大橋已提前雙向重新開放
- 重磅:川普宣布$1750億"黃金穹頂" 中俄痛批
-
- 公寓市場正在放緩 買家都去哪了?
- 路透社: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稱願與杜特爾特家族和解
- 赴美旅行新規:手機被查 這些人正被重點盯上
-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樂觀不起來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大溫油價展望 夏季駕車終於輕松了
-
- "我的房子,寧可空著也不租給老人"...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溫哥華匯款/外幣兌換 匯率最優安全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反轉了!卡尼稱秋季提交聯邦預算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