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手筆!實現"零元讀藤校"逆天福利
今日,哈佛大學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所有家庭年收入20萬美元或以下的學生,將可享受免學費待遇。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大約是8萬美元,這意味著20萬美元門檻涵蓋了絕大多數的美國家庭。對於美國大多數中產及以下階層的孩子,現在都可以“免費”進入哈佛,至少在學費這一項上不再受限於家庭經濟狀況。
更激進的是,如果一個家庭的年收入不超過10萬美元,哈佛不僅免學費,還將承擔學生的食宿、醫療等基本生活成本。這意味著,不少出身普通甚至貧困家庭的孩子,未來不僅可以走進常春藤的課堂,還能實現“吃住全包”,完全不必為高昂的學雜費發愁。
哈佛此舉是教育公平的勝利,還是精英控制的升級?
表面上看,哈佛此舉堪稱“破天荒”的教育公平措施——讓普通家庭的孩子能有機會進入世界頂級學府,接受精英教育。然而,這背後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考量?
首先,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哈佛的生源構成將發生重大變化?
常春藤盟校長期以來被視為美國社會精英的搖籃,其學生主要來自美國最富有的前1%家庭。過去的錄取制度雖然看似“基於學術能力”,但事實上,高昂的學費、嚴格的申請門檻以及家族資源(如校友捐贈和關系網)讓這些學校始終維持著“精英俱樂部”的本質。然而,當學費壁壘被移除後,更多優秀的中產甚至貧困生將進入哈佛,那麼那些靠“父母捐贈”換取入學機會的富家子弟們,是否會在競爭中受到沖擊?
其次,哈佛此舉是否真的能撼動教育不平等的根基?
批評者認為,美國高等教育的不平等不僅體現在學費問題上,更關鍵的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鴻溝。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間的資源差距,使得許多貧困生即便有機會免費入讀哈佛,在學術競爭上仍然落後於那些接受過精英教育的富家子弟。換言之,這一政策可能只是讓極少數特別優秀的低收入學生受益,而無法真正改變美國教育體系的固有階層分化。
哈佛此舉真的“大方”嗎?它的錢從哪裡來?

不少人可能會質疑,哈佛為何能如此慷慨,動輒減免成千上萬人的學費?答案其實很簡單:哈佛並不缺錢。
截至2024年,哈佛大學的捐贈基金規模高達530億美元,位列全球高校之首。僅2023年,該基金就創造了超過50億美元的收益——這個數額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的年度財政收入。因此,哈佛根本不靠學費生存,而是依賴龐大的捐贈基金和投資收益。這也意味著,所謂的“免費”不過是哈佛運用資本優勢的一種策略罷了。
哈佛的這一決策並非單純的慈善行為,而是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考量。首先,這項政策將極大地拓寬哈佛的生源基礎,使其能夠吸引到更多全球范圍內最聰明、最具潛力的年輕人,而不再僅限於那些出身富裕家庭的申請者。在過去,高昂的學費和生活成本無形中篩選出了一部分來自普通家庭的優秀學生,而如今,這道經濟門檻的消失意味著哈佛可以將視野放得更廣,從更大的人才庫中挑選未來的精英。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