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手笔!实现"零元读藤校"逆天福利
今日,哈佛大学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所有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或以下的学生,将可享受免学费待遇。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大约是8万美元,这意味着20万美元门槛涵盖了绝大多数的美国家庭。对于美国大多数中产及以下阶层的孩子,现在都可以“免费”进入哈佛,至少在学费这一项上不再受限于家庭经济状况。
更激进的是,如果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不超过10万美元,哈佛不仅免学费,还将承担学生的食宿、医疗等基本生活成本。这意味着,不少出身普通甚至贫困家庭的孩子,未来不仅可以走进常春藤的课堂,还能实现“吃住全包”,完全不必为高昂的学杂费发愁。
哈佛此举是教育公平的胜利,还是精英控制的升级?
表面上看,哈佛此举堪称“破天荒”的教育公平措施——让普通家庭的孩子能有机会进入世界顶级学府,接受精英教育。然而,这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首先,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哈佛的生源构成将发生重大变化?
常春藤盟校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社会精英的摇篮,其学生主要来自美国最富有的前1%家庭。过去的录取制度虽然看似“基于学术能力”,但事实上,高昂的学费、严格的申请门槛以及家族资源(如校友捐赠和关系网)让这些学校始终维持着“精英俱乐部”的本质。然而,当学费壁垒被移除后,更多优秀的中产甚至贫困生将进入哈佛,那么那些靠“父母捐赠”换取入学机会的富家子弟们,是否会在竞争中受到冲击?
其次,哈佛此举是否真的能撼动教育不平等的根基?
批评者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学费问题上,更关键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鸿沟。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资源差距,使得许多贫困生即便有机会免费入读哈佛,在学术竞争上仍然落后于那些接受过精英教育的富家子弟。换言之,这一政策可能只是让极少数特别优秀的低收入学生受益,而无法真正改变美国教育体系的固有阶层分化。
哈佛此举真的“大方”吗?它的钱从哪里来?

不少人可能会质疑,哈佛为何能如此慷慨,动辄减免成千上万人的学费?答案其实很简单:哈佛并不缺钱。
截至2024年,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规模高达530亿美元,位列全球高校之首。仅2023年,该基金就创造了超过50亿美元的收益——这个数额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年度财政收入。因此,哈佛根本不靠学费生存,而是依赖庞大的捐赠基金和投资收益。这也意味着,所谓的“免费”不过是哈佛运用资本优势的一种策略罢了。
哈佛的这一决策并非单纯的慈善行为,而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首先,这项政策将极大地拓宽哈佛的生源基础,使其能够吸引到更多全球范围内最聪明、最具潜力的年轻人,而不再仅限于那些出身富裕家庭的申请者。在过去,高昂的学费和生活成本无形中筛选出了一部分来自普通家庭的优秀学生,而如今,这道经济门槛的消失意味着哈佛可以将视野放得更广,从更大的人才库中挑选未来的精英。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视频
相关功能
加西网微信公众平台
加西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