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连发三文 认为骂李嘉诚会破坏营商环境
李嘉诚卖了43个港口这事国内几乎是一边倒认为李嘉诚捅了大篓子,这桩交易因为它涉及的是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核心资产,尤其是涉及巴拿马运河这种战略要地,公众的反应很大,不少人都直接开骂,称长和“无腰骨跪低”,是在向美国低头,甚至还有人把这事上升到“卖港”“卖国”的高度。
李嘉诚本想套现1600亿走人,可没想到事情闹到如今这个地步,一方面舆论已经铺天盖地,另一方面中方似乎已经对李嘉诚此次交易展开了调查。
而这个时候,新加坡联合早报连发多篇文章为李嘉诚说话,一篇是《中方如何处理长和交易》的文章指出,特朗普(专题)再次入主白宫、打起巴拿马运河的主意后,长和果断抛售烫手山芋,明显是不想被卷入激烈的中美博弈。这是保护自身利益的合理选择,也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

这场交易涉及的不是纯粹商业逻辑,美国的强势施压、中国战略性的港口控制权,后续可能带来的航运、贸易甚至安全影响等都牵涉其中,这让企业的商业行为与“爱国”“大是大非”画上等号。各种帽子从天而降扣到李嘉诚头上——“投机客”、“唯利是图”、“背叛和出卖国家”、“向特朗普献投名状”等。
但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看来,审慎对待这样一宗敏感且影响广泛的交易无可厚非,但一些做法也值得商榷,比如媒体兴师问罪,挑起极易被煽动的舆论情绪,以大义大节来绑架企业。
“企业应该负起社会责任,公众对成功的企业、企业家有超越商业范畴的期许也在情理中,但说到底长和是一家民营企业,企业在法律和规则框架内的商业决策,不应该被置于政治的放大镜下来审视,更不应该被舆论压力所左右。”

联合早报认为,国内主流官媒也没有加入讨伐,显示高层可能也还在谨慎评估后续处理。会不会直接叫停,基于什么理由和原则,能不能让外界信服?这些都需要谨慎对待。眼下正值中国亟需稳定外资信心和民企信心,可不好因为一场长和风波,破坏1月以来好不容易慢慢建立起来的积极氛围。
简言之,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发声,为李嘉诚叫屈,认为公众对李嘉诚的口诛笔伐不对,不能因长河一桩交易破坏民企信心。
在联合早报另一篇文章中,也引用不具名外商的观点,在中美关系转差的背景下,关键是香港(专题)能否继续扮演桥梁角色,还是被迫“靠边站”。这名外商还认为,在目前局势下,各方更应珍惜香港的桥梁价值。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视频
相关功能
加西网微信公众平台
加西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