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5 | 來源: 二湘空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溫度
圖源網絡
女性的覺醒與自我重塑
文/心南身北
一大早刷到一則視頻,演員王鷗與何九華的戀情以“去父留子”收場後,她獨自產檢、撫養孩子的畫面被曝光,而男方被扒出孕期出軌的時間線。這場風波中,王鷗不僅未在輿論裡沉淪,反而以單親媽媽身份復出拍戲,將法庭上與前男友的經濟糾紛案處理得幹脆利落,被網友戲稱為“把男人當生育機器用的內娛第一人”。
原本以為張碧晨已經夠“瘋”的了,沒想到,王鷗比她還要更勝一籌。
此前張碧晨因隱瞞華晨宇未婚生女引爆熱搜時,大家還在爭議女性是否該為“去父留子”背負道德枷鎖。如今王鷗的案例卻讓輿論徹底轉向——她拋開婚姻契約的約束,主動選擇生育權,甚至在被伴侶背叛後快速切割關系,用事業重建人生主場。這種“孩子我要,男人你滾”的決絕姿態,讓傳統的婚育觀念顯得搖搖欲墜。
兩位女星的抉擇撕開了社會認知的裂縫。當張碧晨唱著《開往早晨的午夜》撫育女兒,王鷗穿著西裝在法庭與片場間披荊斬棘時,她們不再是被婚戀定義的女明星,而是手握主動權的個體。盡管仍有人嘲諷她們“不守婦道”,但更多的聲音開始追問:為何男性隱婚生子能被寬容,女性清醒規劃人生卻要承擔罵名?
王鷗 圖源網絡
傳統婚育制度猶如精密的生物囚籠,將女性子宮與婚姻契約強行焊接。王鷗的"去父留子"選擇,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准剖開了婚姻與生育的共生關系。她將生育權從性緣關系中剝離的行為,顛覆了"婚內生育才是道德"的約定俗成的古老戒律。當我們追蹤其孕期時間線時發現,從產檢建檔到簽署法律文件,每個環節都閃爍著清醒的自主意志。這種將生育決策權完全收歸己有的姿態,似乎標志著女性開始奪回被宗法制度劫持數千年的生育主權。
社會輿論對“未婚媽媽”的獵奇與苛責,與對“隱婚父親”的寬容形成鮮明的對照。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觀念對女性有著諸多的要求與限制,男性隱婚生子往往容易被寬容,而女性一旦在婚戀生育問題上有自己獨立的選擇,就要承受罵名。這種道德雙標是父權制最隱秘的統治術:通過污名化女性身體自主權來維護男性生育特權。當網友戲稱王鷗是“把男人當生育機器”時,實則是用黑色幽默解構了男性中心主義的生育話語。
其實,這種雙重標准的背後,是對女性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的忽視。女性是不是婚姻的附屬品?應不應該被道德枷鎖禁錮在陳舊的觀念之中?
這些年,上海、深圳等地所謂的“大齡剩女”基數逐年攀升,其所處的圈層也不局限於出入高級寫字樓的白領,已逐漸向各個階層滲透。她們無視年齡,三十多四十多歲不結婚、不生孩子,焦急的往往不是她們,而是生活在她們身邊的人,父母、親戚、朋友等等,大家催促她趕緊結婚、趕緊生孩子,趕緊和身邊的人都一樣,試圖將世俗定義的“好女人”的規矩做成鎖扣,套在她們的脖子上。而她們不在“好女人”、“好妻子”的框架中掙扎,只是用實力證明婚姻也好生育也罷,都可以是自由意志的延伸,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勇敢地活在自己的選擇、自己的熱愛裡。
在傳統觀念的漫長束縛下,女性的角色似乎總被框定在家庭的范疇內,職員、妻子、母親,這些身份成為了生活的全部,自我被悄然淹沒,生活也陷入平淡與平庸的泥沼。然而,張碧晨、王鷗等女性的經歷,如同一束光,穿透了這片沉悶的夜空,讓我們看到女性覺醒後所爆發出的巨大力量,也為所有女性指引著打破枷鎖、重塑自我的方向。
女性的覺醒,是一場自我認知的革命。它意味著不再依賴他人的認可來確定自己的價值,不再被傳統觀念的條條框框所束縛。當我們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時,我們就邁出了覺醒的第一步。就如同張碧晨和王鷗,即便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依然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女性的獨立與堅強。
《好東西》劇照 圖源網絡
這令我想到不久之前的一部電影《好東西》,當鐵梅(宋佳飾)以單親母親身份在職場與育兒之間周旋時,她打破了“完美母親”的世俗想象。面對社會對單親家庭的偏見,她沒有用苦難敘事博取同情,而是以調查記者的敏銳洞察力拆解困境,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對來自比自己小很多的樂隊小馬的愛她也坦然接受。影片中她深夜邊寫報告邊哄睡女兒的場景,恰似我們這代人曾經歷的蠟燭兩頭燒的困境,但鐵梅的特別在於——她將母職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催化劑,最重要的是她不沉溺於過去的婚姻,也不盲目追求新的戀情,正如她教育女兒王茉莉時所說:“媽媽首先是獨立的人,然後才是你的媽媽”,這種剝離社會角色附加值的覺醒,正是我們這代女性在中年危機中亟需的勇氣。
作為一位經歷過傳統女性角色規訓的70後女性,當我們凝視電影《好東西》中三位女性角色時,看到的不僅是銀幕上的光影敘事,更是自我生命軌跡的鏡像與突圍的可能。這部以女性互助為內核的影片,用細膩的筆觸為被困在多重身份中的我們拋出一個問題:如何在母親身份中重構自我?
大家可能會說,特權者的選擇不等同於普遍經驗。是,現實中,非婚生子女落戶難、單親母親在職場頻頻遭遇結構性偏見與隱性排斥,這些都是一位普通女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明星有高收入及大把資源作底氣,更多的單親母親由於社會福利的缺失,家人的不理解等等因素從而普遍存在經濟與精神的雙重壓力,這些問題當然需要制度、經濟、文化的協同進步,才能得以解決,我們也許看不到,但並不代表不可能。
不管怎樣,70後的我能夠深深共情於這些勇敢的女性。反觀身邊,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結婚、生子後,在各種身份的轉換與責任的重壓下失去自我的女性同胞比比皆是。但女性的覺醒,正是意識到自我價值不應被這些既定身份完全定義。我們也許可以在履行好職員、妻子、母親責任的同時,也能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擁有獨立的興趣愛好和精神世界,可以重新拾起曾經因為生活瑣事而放棄的愛好,學習一門新的技能,或是勇敢地去嘗試某些未曾涉足的領域。
也許你的生活一直瑣碎平凡,但女性覺醒的暗流你不能熟視無睹。三八婦女節剛過去不久,能變成紀念日的節日,往往意味著需要被重視,需要被重視就意味著一直不被重視——女性一直是弱勢的那一方,但愛自己是發自肺腑的每一天,而不是需要三月八號這一天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祝福與贊美。重要的不是這一天,而是這一天之後364天,等你不取悅不被欲望控制的時候,每一天都是節日。如馮唐所說,“真正活明白的女人,早戒了三種癮,戒了等騎士救贖的軟弱,戒了靠眼淚談判的天真,戒了用漂亮換愛的慌張,不靠誰定義,自己就是標准,疼就疼得淋漓,愛就愛得凶狠,若遇寒冬,就把冰凌嚼碎了當酒喝,有刺有香,有夢有仗,不欠東風不賒月光。”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正是那些勇敢的女性,以自身的經歷打破舊俗,破解身上的枷鎖,為我們展示生命的另一種可能,當我們不再做被生活推著走的被動者、盲從者,而是成為主動駕馭生活的人,那麼,每一個女性都能在覺醒中綻放出自己的光芒。
作者:心南身北,原名賈燕燕,70後,左手文字,右手煙火,曾出版散文集《風定落花香》,詩集《北方無海》。
~the end~-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女性的色號,可以是娛樂,可以是自我表達"
- 劉曉慶再陷"稅務門" 爆料這個還不如說她的戀情
- 阿聯酋兩排女性跳"甩發舞"迎接 特朗普大贊"我喜歡"
- 葉童,有著張揚的生命力和灑脫的帥性,乘風破浪正當時 | 二湘空間
- 溫哥華牙醫診所 經驗豐富服務全面
- 加國這社區頗發:勒索不成慘遭槍殺
-
- 大地震要醒?BC南邊24小時接連三震
- 遺憾 這些經營10多年的老餐館關閉
- 49歲馬伊琍現身上海 虎背熊腰、雙目無神
- 長周末上島?BC渡輪船票預訂被搶光
- 《偽裝者》10年後再看爆紅的主演們,竟全都有爭議?宋軼太可惜
- 自由黨又丟一席 多數政府還有戲嗎
-
- 中美休戰暗藏玄機 恐正醞釀大風暴
- 廣東耗資10億豪宅將被強拆 引爆輿論
- 前所未有!2萬+留學生在加拿大申請難民
- 溫哥華街頭襲擊案 ICBC賠償引爭議
- 卡尼"跪"了:對美關稅近"清零" 全網怒轟
- 中國宣布"不參賽"後 韓國棋院更改規則
-
- 當街槍殺兩人!加拿大全國通緝兩青少年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剩幾天就過期 女子領了500萬大獎
- 大溫學區砍掉這些課?華裔家長急了
- 快訊!中國解除對波音飛機交付禁令
- 最高近8000 加拿大兒童福利金又漲,馬上到賬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