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17 | 來源: 同語軒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25 年1月24日:Cleveland Clinic宣布計劃裁撤114個行政管理崗位,全部是非臨床領域。
Cleveland Clinic目前擁有大約83,000名員工,這次“大裁員”占員工的0.1%。
這些崗位有些有人在崗有些是還空著崗位,涉及不同系院在不同時段裁減,全部是行政職位。
波及的員工可以申請內部其它崗位或者選擇接受遣散費離開。
醫院仍在持續招聘,在整個醫療系統內有大量職位空缺。
不過,倒也確實是10幾年來首次裁員。
疫情期間,在全美一片紛紛降薪潮中,Cleveland Clinic即沒有裁員也沒有降薪,所有人一起走過了那段最艱難時刻。如今的裁員是個艱難的決定,但也是面對挑戰或者變化時的必要的調整措施,提高效率和保持發展的正常調整。
幾天後,另一家大醫院,Mass General Brigham, 也發布類似消息,有計劃裁員,全部是非醫護的行政管理人員。截止目前為止,2025年年初就有大約十家大大小小的醫院宣布有裁員計劃,全部是行政管理崗位。一些醫院的裁員其實去年就開始,只是沒有被關注。
雖然只是裁減行政人員,但是,當它成為行業普遍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
醫院在美國社會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為所有進來的人提供救治,無論他們是否有能力支付醫療費用。但近年來,醫療成本的持續上升給醫院帶來了巨大壓力。
美國醫院協會(AHA)最新發布的《醫療成本報告》(Costs of Caring Report)強調,在疫情期間及其後的幾年裡,醫療行業的基礎成本在多個關鍵領域顯著攀升,涵蓋人力成本、藥品費用以及行政管理支出等方面。這些因素正逐漸形成多重阻力,威脅著醫療機構的運行。
簡而言之,醫療服務的成本往往遠遠高於報銷水平,並且差距相當顯著。
具體數據顯示:
1. 人力成本大幅激增:作為醫院預算的主要組成部分(通常占比60%),人力成本在2021年至2023年間增加了超過425億美元。
2. 通膨加劇與報銷不足:在此期間,美國整體通貨膨脹率上升了12.4%,遠超同期Medicare住院護理報銷5.2%的增長率。這種失衡使得醫院在維持醫療服務可及性的同時,難以投資先進的治療和技術。
3. 支付不足問題突出:許多重要且復雜的醫療服務面臨嚴重的支付不足問題,甚至遠低於成本。例如在門診,燒傷和創傷護理的支付水平平均比成本低43%。
4. 保險公司加重負擔:商業醫療保險公司的一些做法,比如各種繁瑣手續和拒賠,進一步加重了醫院的運營負擔。與此同時,2023年醫療保險保費的增長速度是醫院價格增長的兩倍。去年年底醫保巨頭高管被槍殺事件也折射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5. 網絡攻擊加劇危機:Change Healthcare的網絡攻擊事件迫使許多醫院和醫療系統動用本已緊張的現金儲備來維持安全運營環境,加劇了醫療系統的財務壓力。
盡管部分醫院的財政狀況在2022年歷史性低點後略有穩定,但距離真正滿足醫療需求、投資新技術和幹預措施,以及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醫療危機,仍然任重道遠。
醫療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亟需系統性改革,才能應對日益嚴峻的成本壓力和可及性挑戰。
變革是需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無論主動求變還是被動應對。關鍵在於怎麼變怎麼革?
小RFK在一片質疑聲中走馬上任;沒被AI取代的倒先被DOGE雷了;本以為“鐵飯碗”的政府雇員猝不及防地沒了飯碗……
多年以後,當人們回首往事時會發現,這個二月裡埋下了太多歷史的拐點。
毫無疑問,我們再也回不到從前。
看著巨變在眼前發生,願大家保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加拿大稅務局裁員280人 主要在這
- 頭發每天洗還是隔天洗?很多人都做錯了…
- 胡錦濤罕見露面 傳政治局召開"廢習會"
-
- 大溫本周的各項豐富多彩活動匯總
- 特魯多退休福利曝光:養老金近900萬,納稅人埋單
- 帖子瘋傳:大溫不安全看好你的孩子
- 大溫今天有閃電? 周末將一夜入夏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大山貓頻出沒大溫這公園 遇上咋辦
-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拿自己人開刀!蔡奇:堅決整治黨內吃喝風
- 懵!BC法庭: 每只狗有一次咬人權利
- 馬筱梅發言一句話戳中大S痛點,張蘭樂開花
- 潛在通脹升 央行6月降息概率下降
- 印度國防智庫:中國直接參與了印巴沖突
-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