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上的名医对集采仿制药意见这么大?

逼着名医用集采的器械和集采的药,好比逼着拎爱马仕穿香奈儿的有钱女同胞去用大宝,挤地铁,不气炸了才怪。
这篇是春节前写的,但没发。医保局正式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
医保部门、药监部门有关同志就集采药品相关问题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
结果出来,但不信的人依旧不信,骂的人继续会骂。这篇文章就是讲讲,为啥部分医生,特别是北上名医这么讨厌集采仿制药。
1
仿制药并不是只在中国存在,美国、日本(专题)和欧洲,开出的处方药中,大部分也是仿制药。美国的叫法不是原研药和仿制药,是品牌药(Branded Drug)和白牌药(Generic Drug)。在美国,仿制药占90%的处方比例,大概17.5%的花费,非仿制药占10%的处方,80%以上的花费,确实便宜非常多。按这个比例计算,在美国,非仿制药(创新药和原研药)的处方价格,大概是仿制药的40-50倍。

美国的仿制药,同样有争议。FDA是仿制药的主要推动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加快仿制药的审批流程,提高效率,消除仿制药开发和进入市场的障碍。美国舆论场对仿制药的质量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丑闻也是接二连三。比如1989年的仿制药丑闻,有公司把原研药加一个包衣就去做一致性审批。后来美国的仿制药厂的审核比较严格了,印度(专题)的药厂又出了新问题。
有本书《仿制药的真相》强烈建议大家读一读。里面对FDA检查印度仿制药厂商有如下描述:
美国国内的视察向来遵守清晰的流程:调查员会不打招呼来到美国工厂,为了追查数据的来源和去向,他们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就像美国药监局调查员何塞·埃尔南德斯所说:“我们进去,亮出徽章,然后通知他们开始视察。”调查员和被视察的场地之间的关系也很清楚:不能有关系。一位调查员说过:“新泽西(专题)的同事连一杯咖啡都不喝。”
但是海外视察的规章就不同了,往好了说也是浑水一潭。美国药监局在海外的原则是不起冲突,免得外国政府卷入,引起国际事件。比起对峙,他们更加重视外交。美国药监局会在视察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前就通知,然后被视察的公司作为调查员的接待方和旅行社,帮他们预订酒店和地面交通工具。
检查工厂,不打招呼突然袭击;和提前几个月通知,给药厂准备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检查。中国药监局的检查方式我不知道,但至少从公开规则《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上,是明文规定不得事先告知被检查单位检查行程和检查内容的。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视频
相关功能
加西网微信公众平台
加西网新闻